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步入正股驱动阶段 转债指数创八个月新高

时间: 2016-11-29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一直被高估值所笼罩的可转债近期重现活跃态势。截至周一收盘,中证转债指数收报于303.54点,这既是本轮反弹的新高,同时也是近八个月以来的新高,并接近了年初高点。
  周一虽然大盘波动较大,不过可转债品种整体走势稳健,仅有三只个券绿盘报收。
  2016年以来,由于转股溢价率过高,导致持有可转债不如持有正股,因此可转债并不被市场所看好。进入下半年以来,可转债高估值状况并没有太多改变;最新数据显示,可转债转股溢价率目前整体维持在20%以上。换言之,如果直接将可转债转为正股,投资者将有20%的损失。
  不过,兼有股性和债性的可转债,7月份以来仍走出了一波可观的反弹行情。数据显示,7月份至今,中证转债指数涨幅已经超过7%。
  导致该市场发生变化的核心因素便是股市的活跃。
  “今年上半年估值是可转债市场最核心的矛盾,而下半场正股因素统治了市场。”中信证券在最新报告中表示。报告认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可转债市场出现了价格与估值双高局面,导致存量个券配置性价比极低。从今年年初开始,可转债市场步入漫长的“去估值”过程。经过近半年的反复,至年中存量可转债价格已从140元档位下行到110元至130元档位。进入下半年后,市场渐趋平稳。中信证券强调,此时可转债市场与权益类市场的相关性明显提升,此阶段估值矛盾退居次席,正股因素开始成为可转债市场的核心因素。
  “正股走强使得可转债在下半年有了不错的市场表现。”海通证券分析师张崎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目前市场赚钱效应仍然存在,受益于正股上涨,相应可转债也会上涨。
  虽然涨势不错,但是可转债赎回机制也一触即发。所谓赎回机制就是指,当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高于转股价130%后,将触发的发行方赎回债券的机制。中信证券认为,进入四季度部分个券已经向提前赎回触发线迈进,而其中部分个券将会大概率在2017年满足触发条件。
  对于可转债未来走势,兴业证券分析师左大勇认为,可转债目前仍处于水涨船高阶段,整体配置机会不明显。
  近期三一、白云、新华保险等正股表现不错,带动可转债有一定的表现,可转债流动性也有所好转。但此时可转债上涨的理论空间已经不大,投资者在流动性和空间上需要做一些权衡。市场人士建议,投资者可以选择中期转股确定性更高的标的,或者一些下行风险小的标的进行中长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