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警惕高送转游戏陷阱

时间: 2016-11-29  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一段时间,沪深交易所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上市公司高送转的监管力度。从监管主要举措来看,主要包括:高送转方案是否与企业成长性相符合,程序是否合规,相关股东在高送转期间有无减持行为,以及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嫌疑等。在笔者看来,当前市场盛行的高送转本质上是玩数字游戏,上市公司的意图在于降低绝对股价,迎合市场炒作噱头,带有极强的目的性。绝大多数方案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真金白银,而且往往还埋着配合股东减持的陷阱,投资者应对此保持警惕。
  高送转是每年年底A股的“传统节目”。统计数据显示,按照报告期计算,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有九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6年分配预案,其中八家转增比例都在10送10以上,最高的已经达到每10股转增28股。从预案公布后的情况来看,不少投资者对其趋之若鹜,跟随炒作,宣布高送转的个股往往能迎来一两个涨停板。
  仔细观察,在这些高送转预案中,一方面,投资者并没有得到真金白银。经过高送转之后,上市公司股票的绝对价格降低了,但股本也相应扩大了,投资者手中股票的实际价值并没有增加。另一方面,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高送转之后带来了股本大规模扩张,这种扩张对于企业的实际经营没有任何帮助,实际上其未来增长的压力还加大了。考虑到目前A股市场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高送转能够吸引大量散户,提高股票的流动性,这正是上市公司进行高送转的主要目标。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大量散户的蜂拥而入,会造成股票价格的更大波动,在无形中放大了风险。
  实际上,上市公司或者其背后的股东推动高送转,往往带有特定的目的,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配合相关股东进行减持。以天龙集团为例,11月18日,该公司公布高送转预案拟每10股转增10股派0.5元,11月18日及11月21日,该公司连续涨停。而在此前的11月12日,该公司公布了控股股东冯毅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计划的公告,其拟在未来六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2860万股,合计减持比例不超过9.84%。11月25日,该公司公告称,冯毅因偿还贷款等需要于11月24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共计104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59%。也就是说,通过高送转预案,上市公司在吸引投资者进入,拉动股价上涨之后,相应的股东就能够在高位顺利套现走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实施高送转方案的公司中,有101家公司被股东减持超过亿元。另外,根据现行规定,创业板公司只要定增价格高于市价,定增股票没有锁定期。这类创业板公司也热衷配合出台高送转,从中渔利。
  在笔者看来,如果高送转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收益,也无可厚非,但历史经验显示,没有企业成长性支撑的高送转,其股票价格往往在经历一番炒作之后只剩下一地鸡毛,期间介入的散户投资者便成了“接盘侠”。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笔者认为,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营业务的发展上,而不是去玩这种数字游戏。对于普通的投资者,也应当警惕高送转背后存在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