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沪股通10天净买入逾60亿元

时间: 2016-11-28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11月14日沪综指站上3200点平台,随后开启在这一凭条的震荡整固,在整固期间,场内活跃资金出现撤离。不过沪股通则呈现出“买买买”的特征,在短短的10个交易日里,沪股通累计净买入金额达到61.58亿元。11月25日沪深股市巨震,沪股通资金再度抄底,当日净流入17.66亿元,刷新7月12日以来的新高。沪股通连续买入往往是短线反弹开启的重要信号,由此来看沪股通对于3200点平台的认可度颇高。 沪股通资金连续净流入 10月初,沪深股市迎来国庆节后的“开门红”,沪综指从3000点附近开启一波强势反弹模式,至10月中下旬已顺利站稳3100点。在夯实这一平台后,股指继续向上拓展空间,11月14日沪综指站上3200点平台,随后开启了对新平台的整固。在此期间,行业板块轮动,热点切换,赚钱效应收敛。在此背景下,场内活跃资金也出现撤离,11月14日以来沪深股市连续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出,11月22日资金净流出额最小,为62.44亿元。11月23日净流出金额最大,达到337.41亿元。 不过在场内活跃资金离场之际,沪股通则开启“买买买”模式。11月14日出现1.13亿元净流出,随后连续3日净流入,11月18日出现0.24亿元的小幅净流出,此后连续5日净流入,且净流入金额不断增加,11月22日和23日净流入金额均超过10亿元,11月25日沪深股市巨震,沪股通资金再度抄底,当日净流入17.66亿元,刷新7月12日以来的新高,当日额度余额为86.42亿元,已用额度占比为13.58%。在短短的10个交易日里,沪股通累计净流入金额超过60亿元,达到61.58亿元。 从个股来看,金融股成为沪股通重点的加仓对象。中国平安上周五个交易日均获得沪股通资金净流入,共计净流入9,41亿元。其中11月22日净流入金额最大,达到3.99亿元。中国人寿、招商银行、中信证券的净流入金额也同样居前。此外,上汽集团也出现多日净流入,11月25日净流入额达到2.85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观察QFII历史上持有的A股重仓股、沪港通开通以来海外投资者重点交易的A股发现,沪港通相对偏好有稳定增长、有较好品牌和公司治理、估值低估或合理的A股公司,符合特征的蓝筹股成为沪股通买入的重点品种。 沪股通成反弹风向标 沪港通与QFII、RQFII和QDII都是投资者和投资品种国际化的措施,相比而言,沪港通有自身的优势,嗅觉往往更为敏锐,从沪港通正式启动以来,沪股通实现连续买入往往是短线反弹开启的重要信号。 2016年是典型的投资小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缺乏机会。4月份,沪综指走出一波百点反弹,将股指拉升至3100点附近。不过,随后便遭遇大幅回撤。8月份,沪综指依托于3000点平台震荡反弹,冲破3100点大关限制,最高上探至3140.44点,刷新阶段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沪股通均出现明显的资金净流入,而在8月份最为明显,8月5日至9月8日期间,沪股通连续25个交易日实现资金净流入,共计净流入金额高达253.71亿元。其中8月16日沪股通资金净流入额超过50亿元,达到50.19亿元。由此来看,沪股通资金嗅觉颇为敏锐,往往提前布局,在反弹中加仓,获利颇丰。 消息面上,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25日发布联合公告,深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2016年12月5日开始。值得注意的是,深港通开通后可会激发海外资金参与A股的热情。机构人士指出,深港通开通之后,A股会受到海外成熟市场的影响,重新思考估值体系。从今年来看,业绩稳定成长、经营稳健的公司,估值在慢慢抬升;而一些纯粹靠说概念、讲故事来支撑的公司,股票今年的表现总体并不太好。金融机构、居民存在资产配置的需求,而“类债券”蓝筹股具备很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