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老股转让进入稀缺时代 投资者“且打且珍惜”

时间: 2016-11-28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尽管老股转让成为网下打新的“钻石矿”,但种种迹象显示,这个“钻石矿”已越来越稀缺。2014年,共有47只新股发行时伴随有老股转让;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已降至9只;而今年,截至目前仅有4只新股在发行时伴随老股转让。所以对于有老股转让的新股,投资者要“且打且珍惜”,因为真的不多了。
  事实上,老股转让的历史并不长远,其在2014年才首次出现在A股市场。不过“出道即巅峰”——2014年,有老股转让的新股数量就达到了峰值。每经投资宝注意到,彼时老股转让火爆的重要原因就是监管层的政策支持。
  2014年,证监会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到鼓励持股满3年的原始股东将部分老股向投资者转让,增加新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比例。同时如果新股数量不足法定上市条件的,可以通过转让老股增加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过,上述意见中并未详细规定新股和老股具体的发行比例。
  “在以前IPO发行中,就存在着老股转让不规范的先例。”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每经投资宝注意到,不规范先例的典型就是奥赛康。
  2014年1月,进入申购环节的奥赛康宣布暂缓发行,成为IPO重启以来第一只因老股转让暂缓发行的新股。方案显示,奥赛康计划发行5546.6万股,其中,发行新股1186.25万股,转让老股4360.35万股,后者发行数量远超前者。以奥赛康发行价72.99元/股估算,仅通过老股转让,公司控股股东南京奥赛康将一次性套现31.8亿元!
  “奥赛康事件”后,监管层进一步规范了老股转让。2014年1月~2月,在已上市的新股中,老股转让占发行总量比例的平均值为41.2%;而6月后,这一数字已下降至18.2%。
  在一上海投行人士和董登新看来,规范老股转让仅仅是“钻石矿”越来越稀缺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今年新股在二级市场的高溢价。“2015年到现在,新股的发行价格是很低的,所以原始股东也就不愿意转让老股。”董登新表示,由于现在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般都不超过23倍,很多IPO个股的原始股东觉得老股转让不划算,所以就对老股转让失去了兴趣。
  “虽然老股转让能马上套现,但其只能以发行价格减持。”上述投行人士称,现在新股一上市动辄5个,甚至10个涨停板。很明显,如果原始股东以发行价格卖就有点亏,但该投行人士和董登新也提醒,对于新股而言,大股东一般在新股上市后会有36个月的锁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