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中概股亟需企业价值重塑

时间: 2016-11-26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在海外市场上,中概股容易遭遇水土不服,最为明显的是不被境外投资者认可。简单而言,一家在中国注册的企业、赚中国人的钱却筹境外投资者的资,境外投资者真的愿意投资吗?就好比我们恐惧的国际板一样,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 虽然在海外上市的条件能够宽松很多,但不少宣布私有化的上市公司在某些方面适应不了海外环境,也常常因为各种情况被各种机构看空。海外上市的梦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大量企业赴美上市之后并不一定能够享受到资金盛宴,企业知名度也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被大量的投资者、机构不断质疑,导致中概股的价值愈发缩水。 除非一些特定因素,中概股若是希望长期在海外市场,塑造其市场价值非常有必要。价值的塑造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产业价值的重塑,一方面是品牌价值的重塑。产业价值简要而言,就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规划、设计、生产、销售、运营、研发、售后等各个环节过程中精益求精;品牌价值方面,就是让企业的好形象广为流传,赢得投资者好感。 虽然网络时代下信息传递、交流速度非常快,但由于地域不同、时区不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依旧会长期存在。由于境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并不清楚,因此总会有别有用心的机构会挖空心思找一些所谓的负面消息对中概股进行打击,中概股也常常因此被做空。 相比中国市场,境外证券市场相对成熟很多,境外投资者更看重上市公司的价值。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能够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做到无懈可击,为股东创造出符合预期甚至是超出预期的收益,自然会给予投资者相当多的长期持有信心,只不过鲜有在海外上市的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重塑产业价值的难度相当大,但若不采取手段重塑产业价值,企业风光上市的背后,未来可能出现的局面很可能是黯然退市。 笔者看来,重塑产业价值首先要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入手,一方面要考虑该从哪些方面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盈利收入;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跟随市场发展,设计新的产品、进行新的转型、寻找新的发展思路;此外还需加强组织管理、人事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在企业硬实力增强的同时强化软实力,推动企业全面增长,减少、降低各类短板产生的概率。 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重塑产业价值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那些急于上市的企业而言,这可是一大难关。对于那些真心实意要长期在海外市场实现自身价值的企业而言,如果企业一直得不到投资者的关注,那就必须考虑重塑产业价值。 就品牌价值而言,企业要做到的品牌影响力不仅仅是要在中国家喻户晓,而是要做到名扬海外。譬如尽管我们不知道微软、可口可乐、苹果等美股上市公司的真实详细资料,但我们都知道投资这些企业是没错的,因为这些企业的品牌形象已经全球化。 虽然很多海外上市的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大多数企业的知名度都在国内,国外投资者对这些上市公司的情况并不知晓。即便是在国内如雷贯耳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也并未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其股价曾长时间处于破发状态中。在今年“双十一”创下千亿成交额的同时,其股价遭遇黑色星期五,下跌了1.43%。还有些境外上市的企业在国内都没有什么知名度,除了基本信息和财报外,国外投资者对这类企业一无所知,在网络上难觅公司相关新闻。对于这种企业而言,投资者自然避而远之。 塑造全球品牌价值需要实现产业扩展,这也需要和产业价值相辅相成。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宣传方式,才能为企业营造一个好的市场氛围,让中概股的价值逐渐回归应有的局面,让中概股真正实现其应有价值。 (作者系知名经济学家) 【一缕清辉】 企业价值的塑造需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产业价值重塑,二是品牌价值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