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港股通】深港通“发车”时间敲定 两地互联互通可期

时间: 2016-11-26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11月25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联合公告称,深港通将于12月5日正式开通。 早在2016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签署深港通相关的联合公告,这标志着深港通实施准备工作正式启动,直至昨日宣布开通仅3个多月时间。兴业证券认为,相较于沪港通而言,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向内地投资者呈现了一个风格更为全面,并包含大量更符合内地投资者偏好的新兴行业及高成长个股的港股市场。同时,深港通又覆盖了几乎全部的沪港通标的,这使得其可以被当之无愧地看做升级版的港股通2.0。 确实,深港通在机制设计上,可看做沪港通的拷贝与升级。综合来看,深港通交易机制总体与沪港通类似,包括交易时间、结算模式、投资者门槛等,但额度限制有所调整,标的证券范围也有所扩大,开放力度超过预期。业界普遍认为,当中存在几大亮点: 首先,标的范围较沪港通有所扩大。深股通的股票范围是市值60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深证成分指数和深证中小创新指数的成分股,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开通初期仅机构专业投资者可以购买创业板股票,待解决相关监管问题以后,其他投资者可以购买创业板股票;港股通范围是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的成分股、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市值50亿元港币及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以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总体看来,开通标的范围更广,投资者选择更多。深股通标的中,小盘股比例明显提升,以深港通方案获批当天收盘价格计算,满足深股通标的股中一半以上的股票市值都集中在60亿至200亿元,在未来扩容后,深港通与沪港通的交易特征可能会出现显著分化。 其次,取消额度限制超越预期。深港通不再设置总额度限制,每日额度与沪港通现行标准一致,即深股通每日额度130亿人民币,深港通下港股通每日额度105亿人民币;双方可以根据运营情况对投资额度进行调整;沪港通总额度取消,于2016年8月16日即时生效。总体看来,总额度限制完全取消,是资本账户开放大局中的重要一环,表明监管层对互联互通的全面支持态度,而单日投资额度可调整说明单日额度放开也存在一定空间。 第三,未来更多金融产品互联互通可期。持续扩容交易品种,产品将扩容至交易性开放式基金,并将持续合作推出其他金融产品:为了便利和满足两地投资者管理对方股票市场价格风险的需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原则同意将共同研究合作推出其他金融产品;为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便利和机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已就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的投资目标达成共识,待深港通运行一段时间,相关条件具备后推出实施,具体时间另行公告。交易所开放式基金预计在2017年有望纳入深港通,未来将有更多的金融产品实现互联互通,A股国际化、市场化、规范化的趋势仍在。 从沪港通到深港通,内地和香港的二级市场互联互通布局基本完成。香港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认为,未来在股票、大宗商品、定息及货币产品等领域逐步扩容互通,两地将共同搭建互联互通的新平台,加快市场的融合。 中信建投表示,深港通不仅可以被视为沪港通的升级版,同时也宣告着这种全新的资本市场双向跨境资金流通模式在实践层面上的成功。自此两地的二级市场“股票通”战略布局已基本完成。总体来看,深港通的具体方案设计存在超预期的成分,作为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升级版,深港通投资额度和标的范围的扩展说明A股国际化、市场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而海外投资者权重的逐步提升也将引导A股市场特征向成熟市场演进,后续交易品种的丰富以及“沪伦通”、纳入MSCI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