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379个网下配售对象被“拉黑” 个人及公募基金数量最多

时间: 2016-11-2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有人减肥,有人饿死没粮。这句歌词用来形容当前网下新股申购再形象不过了——有人参与新股申购屡战屡败,有人中签或获配却放弃。 中证协最新公布的IPO配售黑榜显示,2014年至今,IPO网下配售共计有379个配售对象381次登上了黑榜,其中个人投资者、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上榜的数量最多。此外,券商资管计划、券商自营盘和社保基金组合等一类专业机构也赫然在列。 个人及公募最多 根据中证协最新披露的数据,2014年8月至今,因参与新股网下配售各种违规而被纳入IPO配售黑榜的配售对象共计379个,违规次数共计381次,其中有两个配售对象已先后两次被纳入黑名单。 按照配售对象类别划分,荣登黑榜数量最多的三类投资者账户分别为个人投资者、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三类上榜的配售对象数量分别达到了165个、79个和37个,对应次数分别为166次、79次和37次。其中,险资配售对象出现在黑榜上的具体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保险产品,一类是保险公司自有资金,前者有35个上榜,后者有2个。 165位个人投资者中,有一位已经两次“荣登”黑榜。这位名字为邹瀚枢的个人投资者,第一次违规上榜是2015年3月9日,彼时因“网上网下同时申购”被暂停IPO网下申购12个月;今年10月18日,又因“提交有效报价未参与申购/未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而再次上榜,被暂停新股网下申购6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165位个人投资者166次IPO网下配售违规,相较当前不断扩大的网下询价投资者中的个人数量而言其实并不多,此次上榜的165人占整个拥有询价资格的个人投资者比例仅为0.4939%。中证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合格询价投资者合计达35536个(名),其中个人投资者达33408名。 券商社保都在列 值得一提的是,黑榜上的配售对象,不仅有公募基金及保险资金,专业的投资机构——券商资管计划、券商自营盘资金、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也赫然在列。 数据显示,黑榜上券商资管计划出现的数量共有26只,主要违规的操作为网上网下同时申购、提供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和未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三种,三类违规操作的次数分别有4次、21次和1次。 券商自营盘资金在黑榜上出现的公司或次数有8家次,对应的券商分别为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金公司、西南证券、太平洋证券、中泰证券、华金证券、国信证券和广州证券,其中提交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6次、获配后未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1次和网上网下同时申购1次。 全国社保基金组合也有两只出现在IPO配售黑榜上,分别为全国社保基金四一三组合和全国社保基金四零九组合,上榜原因分别是提供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和未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 企业年金类资金账户有16个产品共上榜17次。企业福利金、养老金和企业年金各出现1次、1次和15次。这些资金在参与新股配售时的主要违规操作是提供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和网上网下同时申购,前者违规次数有14次,后者有3次。其中,兴业银行企业年金计划两次出现违规上榜。 网下申购常见三类违规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黑榜上的381次配售违规情况,将违规行为划分为三大类型,分别为网上网下同时申购、提交报价或提交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未按时足额缴纳认购款或获配后未及时缴纳认购款。 统计数据显示,“提供有效报价未参与申购”违规行为最为普遍,379个配售对象中,有234个就在此操作上“翻船”。据记者了解,有这类违规行为的投资者,主要是由于对改革后的IPO发行规则不熟悉导致。 根据现行的发行规则,网下投资者需要在交易所新股申购平台上,在询价阶段就输入相应的报价和对应的申购数量,但不需要准备申购资金。上述违规操作者都是只在交易所系统上提供了一个价格,但未提供对应的申购数量。 投行发行人员也证实了此情况。据悉,因为以往是申购即缴款,而交易所系统为了方便网下投资者,允许投资者先报价后提交申购数量,也就是允许投资者后面准备资金进行申购。而很多投资者依然保持了这个习惯,导致只报了价格却未按时提交申购数量。 另一类违规操作是网上网下同时申购。此类违规操作非常好理解,就是对同一只新股同时进行了网上和网下申购。而根据沪深交易所相关规定,参与网下申购的投资者,不得同时参与网上申购。但不少网下投资者因对这些规则并不了解而形成违规操作。统计显示,379个登上黑榜的配售对象中,有106个就是在此项操作上“翻船”的。 统计数据还显示,379个网下配售对象违规行为中,48个系“获配后未按时足额缴纳认购款”。此类违规操作就是投资者在获配后未按时足额缴纳认购款,形成了通俗意义上的“弃购”。这种违规操作可以分为未及时缴款、缴款不足或未交款三种,这也是今年来新股网下发行中普遍存在的弃购根源所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379个因违规操作而上黑榜的配售对象中,还有7个配售对象同时违反了上述三个常见操作中的两个,且这7个配售对象全都是个人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