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定增取消传闻引热议 投行:不可能取消 但需从严规范

时间: 2016-11-24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昨天,一条关于“非公开发行要被取消”的传闻点爆了整个资本市场。业内人士热议的重点几乎都围绕着消息是否属实、影响几何而展开。 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的多位投行人士均表示,该消息并未得到任何渠道的验证,定增取消不可能。“网上传闻所起的标题是为了博眼球吧,文内却是在说修订规则,提高门槛。”一家拟上市券商资深投行人士称,如果定增真停了,受伤的可是整个市场。 投行人士:不可能取消 “传闻突然就在朋友圈里传开了,不知道他们的消息是从哪儿来的。”一位拟上市券商资深投行人士透露,“与我们在监管部门了解到的情况完全不相符,但接下来有可能会对相关政策进行一些调整。” 深圳一大型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称,“上万亿的市场,如果说叫停就叫停,让这些钱流向何处?” “不可能全面叫停,有可能提高标准,规则明确好过没有时间表,好项目永远是稀缺品,定增应从全民化回归专业化。”浙商资管权益投资总部负责人陈旻昨日也在公司微信号中表示,一刀切地叫停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没有定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就成为一句空话,特别是在最高层三番五次提到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这个背景下。 “‘控价控量控节奏’可信度较高。”陈旻称,事实上,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基本是这样操作的,背后的逻辑是“严控机构勾结上市公司、大股东、各类资金,利用定增和并购重组,无规则无底线套取利润,掏空上市公司”。说白了监管部门的目标是要规范定增市场,清掉汤里的老鼠屎,有利于再融资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而不是连汤一锅倒。 “也不一定会立马出台明确的政策。肯定还是以窗口指导为主,逐步向市场传递政策风向。”深圳一家上市券商投行部总经理称,按照监管部门以往的思路,通常就是先有了成熟的想法后,再在窗口指导中推行。 定增监管趋严 华东区一家上市券商资深保荐代表人表示,定增监管从严是趋势,今年一些上市公司定增申请过会到拿批文的时间大为延长,监管部门下发定增书面批文的数量也有所减少。 “如果从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定位看,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定增进行调控是对的。”前述资深保荐代表人称,关键还是看监管部门对于资源配置的理解,目前要资金脱虚入实,中小微企业对于资金更为渴望,且给了钱也会真正用到实际用途中。同时,也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真正的创新也是中小企业占主要部分。而部分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创新效果和生产效率比较差。 “但如果是直接取消定增,那影响面就太大了。”另一家上市券商投行负责人称,不仅会掐断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补血渠道,影响券商投行业绩,就连那些发定增产品的公募、私募及资管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