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证监会开清IPO堰塞湖?业绩降50%企业不安排后续审核

时间: 2016-11-24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近期,A股市场IPO(首次公开募股)提速明显。根据证监会核发批文数量和频次来看,11月1日至11月18日,证监会核发3批次共38家IPO批文,单月IPO数量创下今年以来新高。
  有投行人士向澎湃新闻指出,证监会或有意解决IPO堰塞湖问题。不过很明显,IPO的加速并无法迅速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证监会官网数据,截至2016年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790家,其中,已过会62家,未过会728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687家,中止审查企业41家。
  因此,在IPO提速的同时,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对拟上会和过会后待发企业的业绩下滑进行分类处理。
  有投行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2016年11月23日举行的保荐代表人培训的《首发审核中关注的财务问题》专题中,要求对最近一期(季度、半年度或者年度)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利润总额为业绩下滑考量指标,分三种情形对不同业绩下滑的拟上会和过会后待发企业进行处理。据悉,具体要求将于近期发布,目前则参照以下原则执行:
  1.下滑未超过30%
  (1)发行人需要出具业绩专项分析报告,分析业绩下滑的原因,经营和财务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是否影响持续经营能力和其他发行条件,提示风险,并提供下一报告期的业绩预计;
  (2)保荐机构出具核查报告,对发行人的业绩专项分析报告进行核查,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在此基础上,推进后续审核或发行工作。
  2.下滑超过30%但未超过50%
  (1)发行人需要出具业绩专项分析报告,分析业绩下滑的原因,经营和财务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是否影响持续经营能力和其他发行条件,提示风险;
  (2)保荐机构出具核查报告,对发行人的业绩专项分析报告进行核查,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3)发行人可以出具经会计师审核的盈利预测报告;
  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上会或发行。但经会计师审核的盈利预测报告中利润总额预测数据如较上一期数据下滑超过30%,需要参照“3、下滑超过50%”,等后续财务数据更新情况再处理。
  3.下滑超过50%
  不安排后续审核工作,需要等下一报告期财务数据补充后看情况推进审核工作。
  投行人士向澎湃新闻指出,做出如此调整的意义在于,因为排队的企业太多了,所以要筛出一批来,“业绩不好的就不要硬抗了,自觉撤材料吧。”
  对于是否为注册制的准备二进行“清场”的市场观点,该人士表示,“清场”很难,要考虑一二级市场的影响。一方面,审核快、发行多对二级市场来说冲击大;另一方面,审核慢,排队企业越来越多,对投行和拟上市企业来说则非常头疼。
  “而没有市场化措施之前,这些行政行为都是左右互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该人士续指,最终还是要让“市场的归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股票发行“注册制”风声再起。
  11月18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公开场合表示,由于股市的波动,在2015年未能推出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现在应该进一步正视这个问题,积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并呼吁今年12月能如期进行《证券法》二审稿的审议。
  另一方面,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11月22日则公开表示,要进一步完善适应创新创业企业多元化需求的投融资机制,加强对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的监管,从源头上把好市场准入关,杜绝脱实向虚,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创新创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