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循时驭势必成功

时间: 2016-11-23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本轮国资国企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国企改革也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看点。对于部分国企来讲,改革已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对另外一些国企来讲,改革是否为必要选项仍存疑问。但改革正在重塑国企,改革一路向前。 传统的纺织企业,人员包袱重,主业前景不确定……一家位于山东的国有企业,似乎难以见到改变的机会了。反观当地另外一家民营纺织企业,虽同样面临产业整体低迷,但很快就拓展出中东、北非等新出口渠道,产品开始升级换代,并切入发展中的细分市场。这家国企经历由不想改革到尝试改革,再到欢迎改革和创新改革的历程,最终走向混合所有制。国企的资产、品牌,对接民营的资本、管理、市场,两者呈现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在上海,一家化工类国有二级企业,在上海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已开始产品升级换代和生产基地布局调整,并开拓出新型高端基础材料产品;在生产基地布局上,形成上海研发设计中心和全国多生产基地的新布局。在本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来临之际,企业资产证券化、布局海外市场等成为企业管理层重点拓展的方向。在企业管理层看来,企业的产业产品布局已到了需要创新发展的“临界点”。企业正是借助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东风,加快了转型升级。 同样在上海,一家投资类国企集团,改革前营收情况一直较好。“站在上海这样一个连接国内外的金融中心,作为投资类企业,一直以来经营情况尚可,可以说是上海国企转型发展的代表之一。”该国企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表示,在国资国企改革来临之际,该集团的投资业务找到了新方向:一方面,上海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末争取85%国资布局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领域,这为该国企集团的投资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国资国企改革带来海外投资新方向,“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改革目标,让企业抓住了海外投资、兼并收购的机遇。 上述几个案例只是本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缩影。记者在接触一些国有企业时发现,对于改革来临,一些国企一直在寻找自己在“时代风潮”中的位置。有过迷失,感到迷茫,改革大幕拉开,冷静的思考不时涌上国企负责人的心头。 改革在考验国企,有时更考验人性。 在改革浪潮下,国企并非整齐划一地行动,但行至今日,事实告诉我们循时驭势才是国企成功之道。诚如一位国企上市公司董事长所言:“改革潮流袭来,你可以选择被动去应付,也可以主动求升级,通过改革打提前量、做提前布局。改革给国企带来难得的机遇,懂得利用机遇、巧用机遇、善用机遇方是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