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寐投资者
时间: 2016-11-12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不知是哪路神仙拓宽思路,想到A股还有很多司法冻结股份的上市公司,竟将官司之事演变成一种投资逻辑。
A股投资乱象,有不明就里的普通投资者,更有假寐的各种半职业和职业的投资者,也许是为了互相迎合,也许是缺乏远见只想赢得博傻游戏。
有此一叹的原因是发现近期A股冒出了个上市公司股份司法冻结的概念,概念持续的时间还挺长,许多相关的股票连续涨停,扰乱A股一池春水。笔者见惯了A股化腐朽为神奇的思维模式和投资理念,但是这一次仍然惊诧莫名。
事情起因乃是知名私募大佬即将受审,同时其名下控股的一些上市公司被传出股权要司法拍卖。一时间相关股票成为市场宠儿,几个涨停搞得大家都心痒痒吃不到肉。办法总比困难多,不知道是哪路神仙拓宽思路,想到A股还有很多司法冻结股份的上市公司,竟然将上述官司之事演变成一种投资逻辑,热情的资金涌入抬高这些公司股价,竟然达到了印证逻辑的神奇作用。
窃以为此乃市场彪悍游资的一日游行情而已,直到笔者看到了一些有机构以及比较专业的投资群里的讨论和研究。研究显示,多家公司控股权被司法冻结,因此有ABC价值值得关注。每家公司细节不一,所以认真比较再考虑市值、换手率、冻结比例等,大家再做选择。
真是狂妄之谈!试举一个非常关键的细节驳斥,来说明即便许多公司控股权被司法冻结,也根本不代表有新的实控人会来白衣救驾。如果投资者仔细看一下公司公告而不是这些所谓分析,就可以发现许多股权冻结是被多次轮候冻结。轮候冻结的意思太简单了,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多个债主上门,讨债轮流来。任何人以司法冻结比例太高、实控人可能会卖股份引来新的实控人的投资逻辑来表述,不是无知就是无耻。
白纸黑字的东西不能写得太难看,但用常识想一想,即便考虑这些公开的显性的司法冻结,也需要将轮候冻结对应的债主认真分析,看看公司实控人和公司资产是否还有清偿的可能。实际上,很多这种类型的公司资金和生产经营通常是一个恶性循环,不断担保、抵押的结局通常是最险恶的。从法律上讲,公司能还的部分也是紧着债务优先,股东是排在后面的。
如果考虑隐形的债务,就更加可怕了。实控人将所持股份拿去抵押但是不公告的例子,A股何其多也。监管部门越查发现公司窟窿越大,最后按照相关法律开一个几十万的罚单,对于这些公司硕鼠们实在没有威慑力,但最近几年有公司高管身陷囹圄,这比罚款效果好得多。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新的实控人是否真的能带来有竞争力的主营业务和业绩呢?事实证明,许多公司新实控人也是资本运作的高手,给中小股东带来的也是一地鸡毛,但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赚到很多收益。企图通过公开信息和非常少量的资金与这些大股东博弈,对于中小股东来说无异于以卵击石。
股价的连续涨停,是此类投资的最重要驱动力。但是,股价连续涨停时我们都买不到,涨停后再追岂非接盘侠。如果所谓投资逻辑平移或者演化到其他股票上,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博傻游戏陷阱。相信资金庞大的机构投资者不会参与,但是其他中小规模的各路投资力量就不一定了。说这么多废话,不如一两个涨停板实在,只要相信自己跑得快,何必考虑什么价值和风险。
美国一家规模较大的对冲基金负责人发表过这样的观点,赚钱的交易不一定是正确的,赔钱的不一定是错误的。把投资放在一定的期限里去观察,上述风险大于收益的交易累积下来应当是亏损的结局。可惜我们很多人都按捺不住股价飙涨的诱惑,沉醉于每天的冲杀刺激,不会用更长的周期目光审视自己的收益风险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