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盲目跟风不可取 小散还需长记性

时间: 2016-11-0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韭菜”年年有,今年也不差;都想割“韭菜”,“韭菜”也不易。同情“韭菜”的特别多,但不能因为“韭菜”是弱者就同情泛滥。 有两种情况需要分清:一种是在违法情况下割“韭菜”;另一种则是不违法,投资者主动投怀送抱。对后一种情况下的中小投资者只能抱之以同情,希望下次走好。 违法的情况有很多种,也有一套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机制,比如上市公司治理有问题、违法违规信息披露、财务造假甚至关联交易转移资产,等等,只要证监会认定违法,投资者就可以去法院起诉索赔。 有问题的二级市场交易也很多,比如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股票的;高管和持股5%以上股东短线交易的;基金经理给人托盘的……不一而足。也有在大量建仓后雇人抬轿子的,众多黑嘴就靠忽悠赚了许多钱,监管部门开出的罚单经常金额上亿就是明证。 还有就是交易中利用资金优势虚假申报买卖单影响股价,今年证监会也处理了一批操纵个股者。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逃避被“割”的命运,此时监管机构就应该介入保护。 不过,也有不少行为是无法界定或很难界定的。 据说,高手能驾驭舆论于无形,拉升某些股票,等涨到一定程度后,对外释放某某概念信号,不仅正为上涨感到奇怪的媒体突然有了答案,不明真相的中小散户也蜂拥而入,操作者正好甩货走人。 前一段时间出现所谓温州帮概念,只要某些营业部出现在异动榜,就会引来追随者,股价往往随之大涨,跟得好还真能大赚一笔。 分析师也很善于制造话题,这些话题一部分最终成真,大部分也就是个话题而已。而就算是阶段性驱动股价,大家也会觉得这些分析师“真有本事”。 前些年,记者和投资者老是追着王亚伟概念跑,只要王亚伟入驻,资金就会涌入,王亚伟也因此被封为“基金一哥”。 既然有人老喜欢“追星”,利用一下又有什么大问题?比如,王亚伟在公众竞相追逐,股价大涨之时卖出股票,当然是没问题的。 现在恒大也制造出了恒大概念,包括嘉凯城、廊坊发展和万科都属恒大概念,这些股票也都在恒大举牌后大涨。至梅雁吉祥时玩法突然变了:买而不举。策略很明显,就是要买入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进入股东榜前十,给人以将举牌的印象,就等众人蜂拥而入。 伟大的公司当然不靠这个赚钱,比如巴菲特,其介入初期股价是没有多大变化的,只有等时间的玫瑰静静绽放。但中国的这些投资者等不及时间慢慢流逝,想赶紧摘玫瑰,说起来也不违法。 利用公众盲从和舆论追逐,有些投资者干起了收割“韭菜”的活计,但对监管者而言,很难分辨出哪些是用心险恶的忽悠,哪些属于价值判断。从结果倒推也不科学,可能误伤好人。 市场投资风格多样,应该维护多样化生态,如果太面面俱到,反而有可能影响市场交易积极性。监管层应该集中精力打击违法者,至于利用公众盲从心里赚钱的,只能靠公众自己长点记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