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登上资本市场大舞台 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时间: 2016-11-04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文化强国”战略下,国有文化传媒企业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华数传媒和华媒控股这两家杭州市属传媒企业,用自身的发展历程证明,国有传媒企业的强势崛起,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推作用。 登上资本市场舞台 实现跨越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的核心,就是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华数传媒和华媒控股,做出了一样的选择——登陆资本市场。 华数传媒最早由杭州广电与早年的“小网通”合资成立,是华数集团旗下专业从事数字电视网络运营与新传媒发展的平台,在杭州当地颇具影响力。2012年10月,作为文化体制改革典型企业,公司通过借壳ST嘉瑞登陆深市主板,成为国内第一家兼具有线网络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的广电国有上市公司。 两年后,同城兄弟杭报集团借壳华智控股上市方案出炉。从2014年5月18日发布重组预案,到12月18日重组实施完成,短短半年,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报业经营性资产即实现了整体上市。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更名为“华媒控股”。 上市后的华数传媒和华媒控股不负众望。华数传媒确定了“新网络+应用”、“新媒体+内容”、“大数据+开发”的战略发展目标,目前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互动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综合数字化内容的运营商和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位居全国新媒体和三网融合产业发展的第一阵营。公司自上市以来至2015年末,净利润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5%,并超额完成了借壳上市及收购网通信息港资产两项业绩承诺。此外,公司成功实施两次非公开发行,获得了宝贵的发展资源。杭报集团上市后,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会展业、户外地铁广告、商务印刷、物流配送、艺术品产权交易和文创综合体等六大支柱产业,同时通过市场化并购加速对新业务的布局。2015年以来,非报业务收入大幅上升。在传统纸质媒体业绩出现下滑的同时,华媒控股实现逆势增长,2014~2015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78亿元和1.99亿元,经济效益位列全国报刊出版集团十强。 华媒控股负责人表示,“上市使得我们相对于其他未上市同行企业,获得了更好的投融资机会,从而加速公司业务战略布局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可以说,上市在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混合所有制改革 先试先行效果显著 传媒企业最重要的产品,就是舆论影响力;而舆论影响力是必然具有方向性的。因此,国有媒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重视社会效益。比如,华媒控股旗下的杭州网承担了2016年杭州“G20峰会”官方网站建设和运维重任,网站从上线至今运行良好,向全世界打开了了解杭州“G20峰会”的窗口;而华数传媒作为“G20峰会”会场及外宾接待酒店唯一的数字电视服务提供商,责无旁贷完成了峰会期间有线网络传输和安全播出的任务。确保正确舆论导向、重视社会效益的属性也使得国有文化企业在布局混合所有制改革时更为谨慎。而华数传媒和华媒控股,则为国资背景的传媒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样本。 为加强在新媒体和新网络产业的战略布局,2015年5月,华数传媒向马云、史玉柱等共同发起设立的云溪投资定向发行2.87亿股股份,募集资金65.06亿元。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华数传媒控制权未发生变化,控股股东华数集团持有公司41.85%的股份,云溪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持有公司20%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在公司发展的关键阶段,非公开发行对于公司实施“媒体内容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大数据”等新业务的开展、获得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所需的资金实力至关重要。同时,云溪投资为公司注入了互联网运营理念,带来了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丰富的产业运作经验。此外,华数传媒和阿里巴巴旗下相关公司在“新媒体”等各项业务方面的合作也不断加深,形成双赢格局。 通过上市,华媒控股国资持股比例由100%下降至52.08%,仍处于控股地位,民营资本华立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0.3%,位居第二大股东。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得华媒控股的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目前,在华媒控股的董事会成员中,有1名民营企业股东委派的董事,3名独立董事;在华媒控股的监事会成员中有1名民营企业股东委派的监事。华媒控股还积极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副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目前,华媒控股旗下控股或参股的20余家公司实现了经营团队、核心骨干个人持股,公司近年来发展的创新业务全部要求经营团队跟投,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实现捆绑,极大地调动了团队的经营积极性。 期待国有传媒企业 “特殊管理股”破冰 借力资本市场,华数传媒和华媒控股两家国有文化企业,已经实现了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是,期待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他们,也不约而同盼望“特殊管理股”政策早日落地。 特殊管理股制度,是指通过“金股制”、“一股多权制”等特殊股权结构设计,使创始人股东(原始股东)所持股份始终保有最大决策权或控制权的制度安排。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201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当中再次提出“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经批准可开展试点”。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股东多元、意见多样的条件下确保传媒企业能够坚持正确导向、担负社会责任、维护公众利益,成为改革的核心。因此,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确保国有控股地位具有其必要性,但按照现行法律和规则,国有股东只能通过保持较高的持股比例维持控制权,因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国有传媒企业开展资本运作的可行性。比如华媒控股,上市公司国有持股比例为52.08%,比50%的绝对控股线略高,导致公司对股权融资较为审慎。 在国有传媒企业中实施“特殊管理股”制度,一方面能够继续保持国有控股地位,并发挥国有资本在政治导向、安全管理方面的基石作用,另一方面又为企业进一步实施资本运作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改革发展措施创造了条件。有专家认为,如果特殊管理股制度能落地,国有传媒企业改制上市和开展资本运作的步伐必将加快。 登上资本市场舞台后,华数传媒和华媒控股都在构想,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谱写发展新篇章。公司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利用实施市场化并购重组,加大优质项目收购力度,实现转型升级;并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形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此外,公司也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不断释放文化传媒企业特有的活力。 同时,公司期待着更多的国有传媒行业公司能够登陆资本市场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共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