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境外资金加快流入港股

时间: 2016-11-01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近期港股市场出现明显的内外资流向分歧。此前持续涌入香港市场的内地资金流入开始放缓,港股通资金净流入数据出现明显下滑。然而外资开始加码配置香港市场,港汇近日持续走强,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数据也显示外资开始加速流入港股相关基金。 内资流入放缓 市场分析师表示,近期内地资金整体流入港股的速度有所放缓,部分投资者开始进行资产重新配置。 统计显示,进入10月后,内地资金通过沪港通渠道南下的规模不断缩小,从9月份的日均净买入额近27亿元人民币,降为10月以来的日均净流入5.72亿元人民币。 今年以来,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共发生三起“南下潮”,即1月4日至4月12日,港股通连续62个交易日呈净流入;4月22日至7月20日,港股通连续60个交易日呈净流入;8月3日至9月21日,港股通连续32个交易日呈净流入。到了9月份,由于深港通进程消息不断刺激加上保险资金获批参与沪股通,港股通资金净流入暴涨,总成交额约1274亿元人民币,较8月份的909亿元显著增加约四成,当中买入成交额为932亿元人民币,较8月份的568亿元人民币大增约64%;净买入额总计约590亿元人民币,较8月份的227亿元人民币净买入金额急增近1.6倍,并且刷新去年4月净买入约527亿元人民币的纪录,是沪港通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但是到了10月份,内地资金“南下潮”势头不再。 瑞信集团发表香港股市策略报告指出,近期“港股通”使用额度及占大市成交额度均自9月份高位下跌。该行认为调整属预期之内,内地机构投资者不愿意追高入货,宁愿等待更好的进场点,大型银行股因为股息率下跌而不具备吸引力。 外资持续流入 与部分内资暂时离场不同,随着深港通开通预期渐强,海外资金开始加快流入。 根据EPFR的最新数据,截至上周,该机构监测的追踪港股基金出现3000万美元的资金净流入,这已经是港股基金连续12周吸纳从欧美等市场流出的资金,最近三个月累计已净流入资金7.55亿美元。此外,港元汇率近期持续走强也显示出外资开始涌入香港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与全球主要股市相比,香港市场仍处于估值洼地。目前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2016年动态市盈率分别仅为11.6倍和8.1倍,显著低于欧美等发达市场估值,也低于印度、巴西、中国内地A股等市场。当前AH股溢价指数仍处于相对高位,从行业估值来看,港股绝大多数板块估值低于A股,尤其是在医疗保健、原材料、工业、信息技术等板块。港股估值的“洼地效应”已开始成为部分机构投资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