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券业品牌营销口号虽响还需练好内功

时间: 2016-10-2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这几日,沉寂多时的证券行业被一场品牌营销席卷,无论烈度还是波及范围,都远超台风“海马”。不过,笔者想说的是,作为服务行业,尤其是以专业见长的券业,口号喊得再响,还需练好内功。 谁也没想到,微信朋友圈近日突然被券商关于“西南”和“东北”的方向之争刷屏——“管他东北,还是西南,你要的是财富”,“炒股有‘泰’度,不论东北,何况西南”,“不论东西南北中,你都是银河最亮的星”,“有平安,一个账户就‘购’了”……熟知券商名字的人士一看就知道这都是做的品牌宣传。 据统计,源自证券账户数从“一人20户”被限至“一人3户”的这场品牌营销,截至目前参与进来的券商已超50家,而境内券商最新数量才128家。另一方面,上述品宣口号版本,有的券商已更新到了第三代。此次营销大战的广度和烈度可见一斑。 波及范围如此之广、烈度如此之大的自发行动,这在近几年证券界还是第一次,彰显在互联网冲击下,券商对自身的形象和定位的无声呐喊和张扬,尽管其间穿插有搞笑和调侃。 提升公司社会形象,为自家证券经纪业务寻找全新的专业定位,争取更广泛的投资人群认可,成为此次偶然事件中各券商最理性动机。仔细研读各家券商不断推陈出新的品牌口号,你会发现,除了搞笑和调侃,部分券商也在展示服务和专业。 这也是笔者写此文最想表达的意思。应该说,这场行业品牌营销不应停留在网络上,不应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应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券商日常的专业服务上。只有把这些热血澎湃的口号严肃地当作对投资人、对社会、对客户的承诺,每一位从业者、每一家券商真正站在投资人立场上,想投资人之所想,急投资人之所急,如此,证券经纪业务才会长久艳阳高照。 目前,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同比大幅回落,在互联网冲击下佣金也还在下降,证券经纪业务再次进入低迷,这的确是危机的时候。但危机往往也酝酿着机遇,如果券商能在低迷行情中苦练内功,维护好每一位客户的利益,将口号当承诺,化激情为动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客服水平,假以时日,又何愁不会雨过天晴?又何惧熊路漫漫? 从这一点来讲,笔者呼吁,各家券商应立刻行动起来,把喊口号的激情转化为苦练内功的动力,为证券经纪业务市场化转型、摆脱证券经纪业务周期化而不断提升各自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