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利率不断下行 但“借短买长”这个债市游戏还能玩多久?

时间: 2016-10-24  文章来源: 华尔街见闻
  上周五,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至2.635%,创下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最新的7天回购利率已经上升到3.00%。这意味着债市短端融资成本和长端利率水平已出现倒挂。
  多个分析师对债券市场目前的长短倒挂现象都十分关注。分析称,长期经济低迷的悲观预期主导,投资者认为债市长期而言应该是还会上涨,因此投资者倾向于“借短买长”。借短买长导致近期的短端融资成本明显上升,而长端利率水平又在进一步下降,因此出现了“长短倒挂”现象。
  但这可能意味着,现在买入债券的投资者如果将债券持有至到期所获得的“票息收益”已经无法弥补资金成本,大家只是为了博取债券利率进一步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
  但未来利率还是会进一步下行吗?投资者能否获得他们想象中的资本利得,“借短买长”这个游戏还能玩多久?多个分析师对此提都出了质疑。
  长短利率倒挂:投资者只能博取资本利得
  长期经济低迷的悲观预期主导,投资者认为债市长期而言应该是还会上涨,因此投资者倾向于“借短买长”。
  受投资者借短买长影响,近期的短端融资成本明显上升,而长端利率水平又在进一步下降,因此出现了“长短倒挂”现象——最新的7天回购利率已经上升到2.91%,但十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却只有2.64%。
  而这意味着,票息收益将无法弥补资金成本,投资者只能博取收益率进一步下降的资本利得。据广发策略分析师陈杰等:
  现在买入债券的投资者如果将债券持有至到期所获得的“票息收益”已经无法弥补资金成本,大家只是为了博取债券利率进一步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
  利率难以进一步下行 借短买长难获资本利得
  由于利率长短倒挂,票息收益已无法弥补资金成本,投资者只能寄希望于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据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
  从长端和短端的背离来看,一旦长端收益率低于资金成本,意味着持有的收益为负,那么只有收益率不断下降,债券价格不断上涨,才可实现正收益。
  所以,能否获得收益的关键是:未来利率是否会进一步下行?
  广发策略分析师陈杰等对此作出的回答是:目前的利率下行并不具有持续性,反而要警惕对“借短买长”监管加强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当前来看,首先宏观基本面已经企稳回升,其次在房价、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汇率压力下,目前的货币政策已失去了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因此看到年底之前,其实并不具备利率持续下行的环境;而另一方面,未来监管层还有可能为打压债市“借短买长”而进一步收紧短期流动性。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也认为,经济企稳,货币政策也偏紧,当下利率下行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从经济基本面看,对国内而言,社融信贷超预期回暖,9月制造业PMI维持高位,非制造业PMI稳中有升,说明经济已企稳回升;对国际环境而言,美联储加息预期上升、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和外储减少、资本外流压力加剧,使得央行难有宽松空间,货币政策或维持稳中偏紧。
  明明进一步警示流动性风险爆发对债市的影响。其称,一旦流动性风险暴发,做为流动性缓冲的利率债将最先被抛售。所以,市场规律自有其合理性,长期的方向与短期的风险同等重要,货币市场和长端利率的分歧也不可持续。
  华创证券屈庆团队则对目前债市的乐观情绪总结到:长期经济的悲观预期虽然短期难以证伪,但长期预期不能主导中短期的市场,忽视眼前的利空而信奉长期利多预期,无疑埋藏着很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