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打击力度明显提升让IPO欺诈发行无所遁形

时间: 2016-10-24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上周五,证监会通报了6家公司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行动进展。据悉,这是开展专项行动以来进入正式立案程序的首批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IPO申报企业龙宝参茸虚假陈述案,是今年以来第二起IPO申报企业造假被追责的案件。资料显示,今年9月,证监会通报了对振隆特产虚假记载的处罚结果。而此前,天能科技为预披露制度实施后首例撤回IPO申报材料仍被追究造假责任的公司。 这显示了当前证监会在发行审核过程中,重点关注在审企业是否存在“带病申报”的问题,严格遵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强化审核工作力度,从严审查、从严把关,坚决把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挡在IPO大门之外的决心。 在追责发行人的同时,对于本次集中部署的6起案件涉及的保荐、审计评估和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是否勤勉尽责要进行全面核查,一旦发现涉嫌违法违规问题,证监会将立即启动正式立案调查程序。 此举再次表明,证券监管执法已全面覆盖IPO各个环节,不管是在IPO之前还是之后,无论是否撤回了IPO申请材料,发行人、上市公司以及中介机构均须为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违法违规行为担责。 IPO欺诈发行是证券市场最严重的违法行为之一。一直以来,证监会都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特别是IPO审核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此外,监管部门人士也明确表示,当前欺诈发行的违法成本太低,需要改进与反思,欺诈发行违法成本肯定要提高,监管处罚标准肯定要提高,参与欺诈发行的违法者甚至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据统计,上半年,证监会受理涉嫌证券期货违法违规线索338起,启动初步调查案件241起,新立案件138起,新立涉外案件76起。办结立案案件101起,同比增长25%,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8起,同比增长27%,累计对253名涉案当事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冻结涉案资金20.1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在办案件444起,同比增长48%,案件查处数量继续呈现快速攀升态势。IPO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33起,中介机构未按规定履职案件18起,增长明显。 企业向广大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是资本市场发挥直接融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这有赖于市场参与各方坚守诚信、依法合规、勤勉敬业,把投资者权益保护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严厉打击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将有效规范市场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稳定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