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购市场感受秋凉几许
时间: 2016-10-24 文章来源: 国际商报
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768起,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15.9%;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共582起,涉及交易金额3010.22亿元,同比下降13.8%,环比下降35.1%,平均并购金额为5.17亿元。“企业并购降温,大额借壳频现恐成最后的‘狂欢’。”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钱浩分析指出,在政策托底、房市升温、简政放权等因素作用下,第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企业效益改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取得新进展,经济转型平稳推进,新兴产业并购整合持续活跃。政策收紧令市场降温
2016年9月,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重在抑制投机“炒壳”行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借壳新规。市场层面普遍感觉,对于传统行业收购互联网金融、VR、游戏等新兴行业企业的交易行为,监管层在审核操作上明显趋严;相较二季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国内并购702起,与2015年同期持平,环比下降17.3%;在第三季度完成的并购案例中占比91.4%,较二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披露金额的528起案例共涉及交易金额2377.54亿元,同比下降4.4%,环比下降26.9%。然而,钱浩指出,企业借壳在新规实施前夕却不见减退迹象,规模排名前5的并购案例中有3起是借壳或保留原主营业务的“另类”借壳行为。“未来,随着政策的推进,相关的借壳情况可能将减少。”
在外资并购方面,三季度共有10起外资并购案例完成,较2015年同期下降50%。其中披露金额的案例7起,共涉及金额10.56亿元,同比下降87.0%,环比下降95.5%。“中国内在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贬值等压力持续使得中国资产受青睐程度下降。”钱浩分析道。
统计显示,第三季度已完成的海外并购情况创年内新高,共完成并购案例56起,同比下降20.0%,环比上升5.7%。其中披露金额案例47起,涉及交易金额622.11亿元,同比下降32.5%,环比下降46.1%。钱浩认为,今年以来,中企海外并购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但在并购热潮下,如中联重科收购美国工程机械企业特雷克斯、万达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均在今年宣告终止,相比国内并购,海外并购交易终止造成的中间花费损失更高,这也影响了部分企业出海并购的热情。尽管整体已完成的案例数量仍呈上升趋势,但新宣布进行的海外并购较前两季度有所减少。
此外,年内开始运作且三季度尚在进行中的并购案例为4127起,其中披露金额的3396起案例涉及交易金额1.84万亿元;海外并购案例为176起,涉及交易金额5380.21亿元。
借壳助推金融并购登顶
从行业分布来看,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完成的768起并购交易分布于互联网、IT、金融、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等22个一级行业。在并购案例数方面,互联网行业当季以91起交易、占比11.8%的成绩夺魁,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成为三季度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并购案。与此同时,能源、机械制造等行业企业也大量收购互联网行业企业以实现转型。
钱浩认为,随着跨界并购监管的趋严,相关案例未来可能会减少。IT行业完成交易74起,涉及交易金额135.83亿元。其中乐视收购酷派在三季度完成,成为规模最大的IT类案例。金融行业位居第三,P2P及上下游公司依旧是目前资产荒情况下较受市场青睐的行业。值得一提的是对支付牌照公司收购活跃,美团点评收购钱袋宝、恒大地产收购集付通、美的收购神州通付均在三季度完成。
在并购规模方面,江海证券借壳哈投股份、华创证券“另类”借壳宝硕股份等大额并购案助推金融行业蝉联榜首,70起案例合计涉及交易金额321.84亿元。建筑/工程排在第二位,涉及交易金额317.13亿元。主要原因是海航基础借壳海岛建设大大拉高了行业并购金额,该交易涉及金额260亿元,这也是第三季度最大规模的单笔交易。此外,化学原料及加工、互联网、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物流并购规模也相对较高。
并购成VC/PE关键退出渠道
统计显示,三季度共发生VC/PE相关并购交易547起,同比上升37.2%,环比下降11.7%;所有交易共涉及金额1874.02亿元,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46.4%。钱浩认为,在资本寒冬里,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许多投资方正积极推进企业参与并购重组,从而实现资本退出或减少“烧钱”,像滴滴打车收购优步中国的交易完成后,打车市场整体补贴水平即明显降低。
从行业分布看,同属TMT(科技、媒体和通信)的互联网和IT及生物技术/健康医疗三大新兴行业占据前三,其均为目前VC/PE投资的热点行业。三大行业在VC/PE相关并购中共完成案例184起,涉及交易金额434.83亿元,占比分别高达38.1%和23.2%。除TMT外,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健康医疗、金融并购亦较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