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机构布局港股银行板块

时间: 2016-10-21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10月以来,南下流向的港股通资金出现持续降温趋势。截至10月19日,10月以来的日均净流入规模约6亿元,明显低于9月的水平。分析人士指出,未来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流入港股的资金将主要来源于内地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资金流入的步伐和规模将逐渐趋于温和。而在港股投资方面,目前机构高度关注香港市场银行股投资机会。 资金南下趋于温和 9月份港股通总成交额约1274亿元,较8月份的909亿元,显著增加约四成;净买入额总计约590亿元,较8月份的227亿元,增长近1.6倍,创沪港通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但10月以来,内地资金南下规模不断减小,出现持续降温趋势。智通财经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10月以来日均净流入规模约6亿元;而9月份的日均净流入额为近27亿元。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中,南向交易成交额占香港主板市场的份额已经从1%-2%升至12%以上。瑞银认为,在内地机构投资者不断涌入的带动下,这一趋势仍将持续。瑞银预估,至2017年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流入港股的资金总量将达1600亿元人民币,主要来源于内地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不过,因保险公司投资立场相抵保守且倾向于中长期投资,因此资金流入的步伐和规模将逐渐趋于温和。 对此,某基金投研人士表示,尽管短期内仍会面临一些波折,但中长期来看,资金南下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博时基金魏凤春认为,经济企稳向好以及深港通开通在即,港股可能因此受到提振。 随着深港通开通临近,基金公司正在积极布局。近期发行的深港通概念基金数目约有10只,加上已成立和正在申请待批的基金,未来沪港深主题基金数量有望超过70只。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一些沪港深主题基金实为机构定制产品,为险资布局港股市场提供渠道。 银行股成交量大增 数据显示,三季度香港恒生指数涨幅领跑全球主要股指,而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上涨13.78%。从港股通资金流入数据上看,通过沪港通进入港股的资金更偏爱金融业。在港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个股名单中,银行股频繁出现。 记者了解到,目前绝大部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以及内地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中都涵盖金融股。瑞银数据统计,近期沪港通南向交易银行股的成交量已占到各银行总成交量近19%,而年初时这一比例只有4%。 对于当前港股银行股的投资机会,某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币贬值预期、港股通额度取消和较低估值下的高股息率,将继续推动增量资金流入港股银行板块。鹏华香港银行指数拟任基金经理崔俊杰表示,从基本面来看,香港银行板块估值较低,在所有行业中处于最低水平,同时股息率却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较高的股息率相对于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来讲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