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多国国债债券收益率大幅攀升 会否陷入抛售潮存疑

时间: 2016-10-20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在欧洲和日本等多国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大行其道的背景之下,今年以来全球债券收益率不断下滑,这成为国际债市的显著特征之一。但最近几周以来,美国、英国、德国等多国国债收益率出现大幅拉升,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也有所下滑。对于这种现象,有经济学家担忧,在美联储年内加息以及英国脱欧风险加大的背景之下,未来全球流动性或将承受考验,当前多国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或已拉开全球债市抛售潮的序幕。但也有反对者认为,全球低增长以及央行低利率政策仍将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短期内全球债市并不存在大规模抛售的可能。
  全球债券价格有所下滑本周一,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扬至正值,为今年6月以来首次;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升至6月23日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以来最高点。与之类似的是,近几周,美国、英国和德国债收益率均出现大幅拉升。最令人侧目的是,在过去两周内,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飙升35个基点,与8月时低点相比,其收益率已经翻番;同期美国30年国债价格则创下2015年5月以来最大连续两周跌幅。
  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数据还显示,截至10月12日当周,曾经受益于欧洲央行超级货币宽松“礼包”的欧洲债券基金资金流出规模高达22亿美元,流出欧洲股票类基金的资金规模也达到了11亿美元。
  放眼全球债市,在过去两周内,全球基准债券价格下滑了2.3%,为近19个月以来最大跌幅;全球基准债券收益率则上扬了12个基点至1.25%,为去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美国—美林银行报告还显示,上周全球国债基金遭遇了2016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资金撤离,撤离资金数额为近48周以来最高水平。
  与全球债券收益率上扬一脉相承的是,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也相应下滑。数据显示,上周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下滑3.1%至10.4万亿美元。10月以来,负利率债券资金规模已经连续两周下滑;这或将促使10月成为自去年12月以来,负利率债券规模跌幅最大的一个月。去年12月,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急剧缩水14%。另外,截至上周五的数据显示,与9月30日相比,当前全球负利率债券资金规模已经下滑了13%。
  具体来看,在全球负利率债券份额比例中,日本负利率债券在全球中的占比高达51%;而全球负利率债券中的44%则来自于西欧国家,其中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为西欧负利率债券占比排名中的前5位。英国当前负利率债券规模为500亿美元。相比而言,美国负利率债券并不多,总额大约在220亿美元左右,在全球负利率债券总额中的占比只有0.2%。
  债市会否迎来抛售潮存争议对于近来全球债市收益率上扬的现象,市场存在不同的解读。有分析师认为,近来多国国债收益率走高意味着,全球债市新一轮抛售潮的序幕已经拉开。可以作为佐证的迹象还有以下两个。
  上周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表示,该协会对1.1万名从事投资产业的英国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的受访者同意当前全球债市已经估值过高的观点。这是该机构自2012年开始该项调查以来,调查结果最为负面的一次。
  与此同时,美国—美林银行报告还显示,近来不少“激进的”客户抛售了电信、公共设施类股票以及房地产基金,这些领域通常被看做是具有类似债券属性的投资选项。另外,根据投资银行传出的讯息,许多分析师担忧2017年全球流动性将下滑,而央行们愿意提供廉价资金的意愿也将走低,这可能会造成全球债市出现抛售浪潮。
  不过,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却持有相反的观点。“投资者并没有开启大规模债券抛售潮的序幕。”他在本周一表示。一些国家国债近来遭遇抛售,主要因素可能与美联储或将在12月加息以及部分国家尤其是英国通胀预期走高相关,市场的确对英国退欧存在担忧,他们认为这可能伤及全球经济增长。但现在而言,全球经济更为稳定。虽然美联储希望加息,但这仍旧是说易行难;另外,全球持续的疲弱名义经济增长率也将导致利率处在超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