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关注个股的结构性机会

时间: 2016-10-15  文章来源: 金融投资报
  本周大盘是一根小阳线,收盘指数还站上了5周和10周均线。初看起来,大盘似乎又开始对多方有利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要不,都是看盘和操作高手,市场就不存在“一赢二平七亏”之说了。
  请一定要记住,市场研究是个综合判断的结果。经济状况、政策背景、资金进退和技术分析,缺一不可。
  罗列几个主要指标,各位就可以看到,市场判断绝非轻而易举。譬如,反映总体经济状况的几个主要指标是发电量、工业增加值、采购经理指数、CPI和PPI等。反映政策背景的主要指标是货币供应量和财政和信贷政策等。(顺便提一下,很多人把政策面研究看作是对于管理层出台某个具体政策的解读,实在肤浅。)而反映股市资金进退的主要指标则可以参考保证金结算余额和融资融券余额以及期末持仓比例等。反映市场的技术特征和状况的,则主要有量价、均线、指标、形态、波浪和时间周期等技术理论。
  可见,仅凭收盘指数是否站上短期周均线就可以判断市场的波段趋势方向,市场研究也未免太容易了些。
  当前的总体经济状况如何?毋庸讳言,我国经济处在结构性的调整过程之中。这个调整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至今已经调整了近9年的时间。但目前仍未看到调整进入尾声的迹象。否则,权威人士也不会提经济L型的说法了。在2007年10月的6124点诞生之后,我当时就在公开媒体上提出,6124点开始的调整,没有一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而若果真在两个“五年计划”里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那已经是世界奇迹了。如今看来,我当时所说的“至少七年内不可能再看到6124点”的判断,显然是极具前瞻性的。并且在整个证券界,恐怕没有第二人。
  当前的政策背景又如何?我前两篇文章已经做了较为明确的分析。我认为,市场的总体流动性在今年8月份已经出现了转折的迹象。货币供应量很难再向前期那样宽泛。而信贷政策也出现了明显的收紧迹象。前期如此宽松的流动性,上证指数也只能推高到3140点一带,如今的流动性背景下,还能有多大的作为?想要楼市资金很快回流股市?但愿美梦成真!
  如今的存量资金状况又如何?一言以蔽之,还是在持续缓慢地流出股票市场!为何还是持续流出?一级市场打新难度增加而抛股流出?还是股市没有系统性赚钱效应而黯然离场?或者是流动性收紧导致资金抽离压力增加?不得而知。
  技术面状况又如何呢?本周收盘指数是站上了短期周均线。但是,5周均线还是在10周均线之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还是“震荡”两个字!所以,我上周的文章题目就是“十月大盘还是震荡市”,就是驳斥那些动不动就主升浪的论调的。
  市场的属性明明已经发生了变化,一些人的分析思维还是停留在过去。而这些所谓的技术分析,又往往套用普通投资者以为很高深的波浪理论的术语。只要稍稍系统性地学习过正宗波浪理论的人,一看便知是只会搬弄一鳞半爪的伪波浪分析者。因为这些人连波浪理论的基本法则和铁律都没搞明白。
  我还是那个观点:真正的年度性机会是在明年初。在此之前,任何回升都是反弹。有投资者给我留言,威廉认为10月开始出行情,是不是这次他说对了。我只能说,但愿如此。但到目前为止,我仍是原来的观点:本次反弹很难触及3140点。10月只是个反弹。这个反弹,若能如愿封闭3078点缺口,投资者要随时提防大盘出现一次明显的反向运动。在这之前,投资者仍然可以参与个股的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