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放开对QFII的投资比例限制?
时间: 2016-10-15 文章来源: 金融投资报
日前有媒体报道,监管部门决定取消对QFII投资的比例限制。此事虽然已经不再是新闻,但还是值得议论一番。10多年前,境内证券市场开始对外开放,首先是引入了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也就是现在常说的QFII,当时制定的政策是在其所投资的品种中,股票不低于50%,另外所持有的现金不高于20%。而现在,这一限制性规定将被取消,虽然此事在市场上产生了某些争议,但进行这样的改革明显是必须的,并且从长远来看也会带来好的效果。当初制定这一规则,出发点在于引导QFII更多地进入中国的股票市场,减少利用QFII在汇率上进行套利的空间。QFII进入我国的时候,人民币正面临很大的升值压力,加上境内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也远远高于境外,这就使得很多国际“热钱”试图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境内,而实行了QFII制度后,如果不对其投资结构加以规定,很可能会成为海外资金合法套利的场所,因此当时就作出了对于投资比例的限制。回头来看,这样做在那个时候显然是必要的,对于保证QFII的正常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也应该看到,对于QFII这样的海外资金,硬性设置投资比例,本身就有违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也是与国际惯例存在距离的。问题在于,这样一来在相当程度上,QFII很难进行自主投资。众所周知,中国资本市场还很缺乏长期投资的价值,并且波动频繁,行情具有某种无序的特征。在这样的市场上要能够保证绝对收益,及时调整仓位就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也因为这样,强制规定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0%,持有现金的比例不得高于20%,显然会对QFII的操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QFII中一直存在要求取消这一限制的呼声。而且随着市场的变化,如今的人民币所面临的更多是贬值的压力,海外“热钱”大量的是试图出逃。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要求QFII按原先的投资比例进行投资,客观上也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有人担心,这样一来后,QFII会不会大大降低对境内股票市场的投资比例,甚至出现资金的回流,从而对A股市场带来负面影响。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一方面,现在QFII的投资规模并不大,截止今年8月底,获批的QFII是814亿美元,而上市公司中报显示,QFII进入了202家上市公司前10大股东名单,这些股票的市值大约是1097亿元人民币。相对于沪深股市现在近50万亿元的总市值规模来说,QFII的占比实在不算高,因此没有理由认为QFII如果在股票仓位的调整上具有较大自主权后,就会对A股行情造成很大的冲击。其次,从以往的实践来看,QFII大都按中长期投资的模式操作,其持股时间通常要长于A股中的其他投资者,更多是立足于波段操作。因此即便现在不再限制其投资结构,它也是会继续按照亦已形成的操作风格进行投资,不太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变成一个追涨杀跌的力量,所以限制的解除,不会给股市增加不稳定因素,相反倒是有助于市场的更加活跃。最后,当QFII获得了操作上的更多自由时,不但其买卖行为会更加流畅,同时也因为自由度的提高而导致扩大在A股投资的意愿产生。一个限制很多的市场,总是让人乏味的,而一个能够让人自由施展的市场,则充满魅力。
应该说,现在境内证券市场上,外资的参与程度还很低,MSCI之所以几次拒绝接纳中国A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A股不够规范,对海外资金的限制太多。现在好了,投资结构上的限制被解除,这有利于海外资金进入A股,同时也使得A股与国际股市的规则更好地接轨,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打下基础。仅就这一点而言,也是莫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