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南北车曾高位撒套 防宝钢武钢步后尘

时间: 2016-10-11  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
  宝钢武钢双双涨停,令人想起了曾经红极一时的南北车。本栏认为,投资者不宜过度追捧,1+1>2的神话未必能够出现,投资者一旦追高被套,恐又会成为长期套牢族。
  宝钢武钢的合并,与南北车的合并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南北车合并更多是强强联合,合并的结果是全国惟一一家火车制造商,目的是到国际市场竞争。但是宝钢、武钢的合并虽然也是强强联合,但是炼钢这事基本没什么科技含量,产品都是标准化的,大家比拼的主要是产品价格,而且钢铁行业处于明显的产能过剩阶段,加上宝钢和武钢本身就是行业巨头,它们的规模优势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就算它们合并成宝武钢铁,也不太可能把规模优势扩大到更大,行业的竞争也不会因此而减弱,去产能仍然是改善钢铁行业的必由之路。
  现在的问题是,投资者还在期待着宝钢、武钢能够走出南北车前期的超牛走势,但真的能够实现吗?本栏认为大环境已经不支持了。首先南北车的合并属于央企整合的第一单,炒家的追捧欲望最强烈;其次,南北车的合并基本完成了国内垄断,企业竞争力产生质的飞跃;第三,南北车合并前酝酿时间较长,机构投资者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吸纳筹码。
  相反,宝钢和武钢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央企合并已经不是新鲜事,炒家的热情已经减退;其次宝武钢铁并不能做到国内垄断;第三,宝钢和武钢停牌时间较长,机构投资者并没有逢低吸纳大量股票的充裕时间,目前的持股仍然处于较分散的状态。例如截至6月30日半年报的数据,宝钢股份股东户数高达30万户以上,武钢股份股东户数更是34万户以上。如此分散的股权结构,是很难出现超级牛股的。
  昨日宝钢和武钢的双双涨停,一方面是对合并利好的第一时间反馈,另外也有从6月24日停牌至今的补涨需要。当时上证指数在2854点,现在的上证指数在3000点,故宝钢和武钢从指数层面就有5%左右的补涨需要,如果考虑到国家限产保价政策的作用,宝钢和武钢也应该有近10%的补涨空间,两者合计大约为15%的补涨目标。例如河钢股份6月24日的价格为2.69元,9月30日的收盘价为3.08元,涨幅为14.5%。
  由此可以看出,昨日宝钢和武钢双双涨停并不能理解为其重组方案被投资者视为特大利好,昨日宝钢、武钢再度涨停将完成补涨目标,那之后如果它们继续无量涨停,才能视为投资者对其合并的良好预期,否则它们就仅仅是补涨而已。
  本栏最担心的,是投资者误以为宝钢和武钢还会走出类似于南北车的大幅上涨走势而不断在涨停板上追涨买入。在涨停板上投资者买不到股票,当投资者能够买到了,股价已上涨到高位,此时追高买入的投资者将有可能被高位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