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过这些地雷阵 他们炒港股美股赚到了钱
时间: 2016-10-10 文章来源: 新浪财经
与A股温吞水的行情不同,港股、美股近半年表现突出。实际上,有一些投资者早就已经试水境外投资,踩过雷、亏过钱,也摸索出投资之道。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数位在港股、美股投资有一定经验的投资者,请他们分享境外投资的经验和教训。融资打新的滋味
小周第一笔港股投资就是打新。当时,他所在的办公室有位“港股达人”,号称在两年内炒港股赚了一辆帕萨特。那位“港股达人”告诉他,炒港股可以先从打新开始练手。小周往账户里打入3万港元,第一次申购了一只不甚热门的中盘新股,中签率约30%,很幸运抽到1000股,上市首日立刻卖出,赚了12%,超出了他的预期。初战告捷,大大提振了小周的信心。
他后来又仔细研究了一下券商提供的服务,发现他开户时客户经理替他勾选了“孖展”服务,可以融资打新股,费率在2%左右,比内地融资融券的费率低多了。当时,券商提供的服务甚至可以提供保证金9倍的资金参与打新,也就是说可以放大10倍。但小周不敢贸然尝试,仅选择了3倍杠杆。第二次尝试,他同样避开大热门,选了一只较冷门的股票,希望中签率高一点。果不其然,这次的中签率超过了50%,加上了孖展的助威,他一下中签了2000股。
可惜的是,上市首日,股票开市即破发,最高破发率超过15%。扣除孖展的费用,他做这一单亏掉近2000元。“这次打新亏损对我冲击很大。”小周说。
跟内地不一样,内地打新几乎从不破发,特别是2014年以来,新股十几个涨停也是平常事,港股破发则是常事,这就对打新投资者的选股能力要求很高。
小周自此泡在港交所网站仔细阅读招股书,还下载了不少行情数据,总结出打新诀窍。“现在我一般选择较好的行业个股,如医药、医疗服务类,有些公司产品存在稀缺性,我会特别关注。总之,不怕热门股,就怕破发股,毕竟看好的股票,上市当天遇到行情不好还能等等再卖。”小周说。
入市港股3年多,小周坦言,单纯靠打新,在港股只能赚微利,近期有些股票逢打必中,但上市首日收益非常微弱,盘中破发很正常,他倒是坚持逢新股必阅读招股书,并分析对比同一板块的盈利能力、估值水平等,还会对比大行对新股价值的评估。
“打新只是一个途径,通过分析新股,可以提高投资分析能力,也积累对上市公司的认识,在分析过程中也曾找到一些被低估的股票,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就可以。”小周说,在内地打新纯粹是拼资金、碰运气,在港股打新还能学到技术,应该把打新视为一种强迫自己学习的途径,而不是唯一的目的。
【点评】由于港股IPO采取注册制,因此,与A股市场不同,打中新股并非意味着将收获客观的涨幅,也有可能亏损出局。此外,香港券商还能提供融资打新服务,中签率提高了,可能的收益和亏损也被放大,因此,在港股打新做好个股研究非常关键。
当心小盘股的坑
2014年,A股的老股民吴龙在一位券商经纪人朋友的邀请下,参加了一个港股上市公司的内部见面会,就设在某家五星级宾馆的小会议室里。与A股上市公司高管出席股东大会的高高在上不同,这些港股公司董事长很接地气,话题也宽泛得多。中午茶歇时吴龙还与一个公司的副董事长坐在一起,这位副董事长悄悄告诉他:“接下来公司很可能有资产注入,你们可以关注下,我们市盈率比起A股同行要低很多,老板也想做做市值管理。”
吴龙如获至宝,“资产注入”四个字在A股简直价值千金,当天下午他立刻下单建仓,当天这只股票以5%上涨报收,但随后就是漫长的横盘,交投非常清淡。等了3个月,这家公司发布公告,计划进行资产注入,但方案公布之后,股价也只是微幅波动,吴龙狂赚一笔的幻想彻底落空。
为什么在A股必定拉升股价的消息放在港股却“波澜不惊”?吴龙请教了券商朋友,朋友告诉他:“这属于小盘股,交投一直也不旺,都是游资参与,有几个私募朋友评估了一下,发现注入的资产价格偏贵,也不算优质资产,所以,大家都不感兴趣。”
这位券商朋友建议吴龙不要随便买“小盘股”、“消息股”,不排除有些小盘股存在利好,但当消息传到散户耳朵里,有些资金已经提前埋伏进去,小散买入后,因为港股小盘股交投不旺,想要脱手就很难。“去年有个港股公司的子公司确定已经过会等待A股上市,这也算是较大利好了。我提前潜伏进去,最后发现,港股公司的股价根本就没什么反应。这样的题材在港股并不太受欢迎。”这位朋友说。
【点评】每年港股的确有一些涨幅惊人的小盘股,但想通过分析研究或听消息去抓住,难度却非常大,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能够发挥的优势,是在自己熟悉的城市、行业里找到不被机构关注的标的,在低位买入。毕竟小盘公司不被大投行所覆盖,但若这些公司业绩能够持续增长,其较低的估值还是能获得资金的关注。总之,对于散户来说,炒港股小盘股,主要赚业绩增长的钱,很多消息都是浮云。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寻找蓝筹
2015年年中,私营老板陈小姐发现股市大幅调整,而她手上还有较大一笔现金留在香港,所以准备在港股或美股中寻找稳健的投资标的。该选哪些股票呢?有朋友建议她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入手,作为电子游戏从业者,她对上下游的分发渠道非常熟悉,圈定了百度、网易、腾讯三家。
“主要是从研发到分发,他们都做得比较好,而且分析他们过往的报表,发现增长率遥遥领先,未来三年我感觉在整个产业链的地位不会有太大改变。”陈小姐在2015年7月份果断入市,分批买了这3只股票,效果却各不相同,网易、腾讯虽有巨幅波动,但股价持续向上,到2015年末,陈小姐收益超过了40%,而百度则呈现巨幅波动态势,半年陈小姐仅盈利了10%。
今年年初,中概股受影响,出现巨幅波动,陈小姐的美股盈利在连续的下跌中已经几近消失,其中网易跌破成本价。是清仓还是加仓?陈小姐和朋友反复商量,考虑到网游行业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作为小公司,我们需要找大平台做游戏分发,我感觉大平台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强,即便抄底抄在半山腰,只要业绩持续增长,持有一两年也就回来了,所以,我选择了加仓。”她说。
没想到今年二季度,中概股触底反弹,且反弹力度超过了往年,在150美元左右加仓的网易,半年后已经涨到了250美元,涨幅超过60%。
“这样的盈利远远超出我的预想,目前我已经逐步降低仓位。”她说,回想起来,可能是对行业的熟悉让她很坚定地圈定了投资标的,并且在市场变得很悲观时,也能有冷静的认识,“以前也小打小闹的投一些美股公司,但因为时差原因,不可能时刻盯盘,短线投资做得很累。对于我们小散户来说,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寻找一些蓝筹,持有半年到一年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点评】对于一些散户来说,无法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跟踪研究个股,因此在选股上频繁换手并不现实,不如从自身工作的行业出发,选取一些真正看好的公司,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