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企业ABS供需两旺抢滩需捕捉优质产品

时间: 2016-10-10  文章来源: 中国基金报
  伴随金融去杠杆时代的到来,作为金融去杠杆的重要手段,资产证券化也迎来大发展。需求和供给两旺将带来资金对企业ABS的抢滩,投资者可关注与政策相关的优质国企和基础设施资产品种,及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兴品种。
  按照基础资产类别的不同,资产证券化产品一般有两种:银行信贷ABS和企业ABS。截至9月30日,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总计788个,总规模从2015年1月的0.45万亿元增长到1.54万亿元。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依然占最大份额,比率达60.75%,其内部结构较为集中,以企业贷款品种居多,占到总规模的40.69%。而在美国ABS品种中占主导的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只有7.75%,其他产品类型如汽车贷款、消费贷款、租赁和不良贷款等仅占少数。企业ABS规模占比已增加到总规模的39.25%,但其产品内部结构较为分散,主要以租赁租金、基础设施收费、应收账款和信托收益产品为主。
  金融去杠杆对企业ABS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随着金融去杠杆的继续深入,企业ABS有望赶超银行信贷ABS。从2005年颁发《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试点推行资产证券化以来,近十年发展极为缓慢。2014年底资产证券化业务从逐笔审批制转变为备案制,2015年资产证券化得到井喷式发展,全年发行规模超过过去9年的发行总和。其中,银行信贷ABS迅猛发展,发行规模由2015年1月的3526亿元增加到2015年11月的6772亿元。由于金融去杠杆的首要任务是企业去杠杆,金融去杠杆的开启从实质上推动了企业ABS的迅速发展,其发行规模从金融去杠杆开始实行时的2397亿元增加到2016年9月的6061亿元,增长近3倍。
  金融去杠杆时代,我国国企要改革、财政政策要加码、产业要升级、企业要去产能,这些都离不开融资工具的创新,而具备资产出表、风险隔离、低融资成本和降低负债率等特点的企业ABS产品将成为完成这一系列任务的最优选择。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陆续推进,国有企业将通过资产证券化寻求混改;财政政策加码,地方政府会将ABS产品融入到PPP项目中去;经济下行,部分行业将依托ABS开拓新的融资渠道,进行转型升级;债务负担较重的产能过剩企业,通过发行ABS将优质资产打包融资,淘汰落后产能,这种现象在东北特钢和广西有色破产之后会更加突出。机构投资者应该率先捕捉有政府做背书,风险较低且有稳定收益的优质国企ABS产品和地方基础设施项目。同时还应猎取一些新兴品种,如小额贷款等。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小贷公司对资产证券化有更迫切的需求,该类产品采用循环购买结构,风险分散,具有超额利差,具有投资潜力。
  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产品最大的缺陷便是流动性较差,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流动性有望得到提升。虽然ABS产品将基础资产与企业剥离,但是无论是优先级还是次级档,结构性风险依然存在,对发行人资质、权益人信用以及产品集中度、增信、清偿期限的判断仍然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