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四季度展望之七:摘牌制度走向常态化市场化
时间: 2016-10-07 文章来源: 易三板
9月23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召开的主办券商持续督导业务专项培训会上,透露出关于新三板市场未来改革的一些最新动向,其中就包括问题公司的摘牌制度。据媒体援引一位与会券商人士的话报道:“全国股转系统的人士告诉我们未来会出台相应的摘牌规则,如果一家公司经会计师事务所查出确实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没有持续经营能力了,只要券商提出,认为这家公司有很严重的问题建议摘牌的话,全国股转系统会酌情考虑券商的建议。”
“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是挂牌新三板的基本标准之一。
据全国股转系统官网,11份半年报问询函中,6份涉及可持续经营能力问题。有的营业收入为0,主营业务转型收购迟迟未落地,有的有现金流断裂风险,员工人数下降,没有订单,但是公司总有说辞,或者说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或有股东借款,总能免于可持续经营能力风险。
比如正扬股份(830773)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830元,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仅2.1万元,流动资产884万元,流动负债1115万元,股转系统要求说明公司是否存在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公司回复,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持有工行可随时赎回的理财产品733.5万元。公司流动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合计金额1617.98万元,不存在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对于公司员工从24人下降到17人,且上半年没有订单。公司回复,订单项目通常需要3年左右才能完成,项目之间有空单期。2016年下半年已和一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其中拉弯矫直机合同金额估计在1500万左右,如果对方要求进口部件,合同金额2500万左右。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需要借助监督审计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力量。会计认定之后,券商再确认。“如果公司三会一层(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高管层)不健全,或者董事长因为刑罚无法履行职责,可以摘牌”。
截至目前,新三板市场共有62家挂牌公司摘牌,其中2014年及之前发生22起,2015年发生12起,2016年发生28起,。
与9100多家的挂牌公司规模相比,2016年摘牌公司数量并不多。在摘牌公司中,近半数是因为被并购整合,而因触犯监管法规被勒令摘牌的案例较少。
券商人士表示,摘牌或将市场化常态化。市场化,就是企业自主决定,主动退出。包括被并购整合,或因IPO摘牌,或企业认为成本大于收益,主动摘牌。常态化就是没有持续经营能力或违法违规的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