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中国减持美债或难持久

时间: 2016-09-29  文章来源: 国际商报
  由于目前美国国债市场已处于历史性峰值,且未来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国债市场调整,因此市场出现一种担忧,减持美债会否就此成为一种全球趋势?
  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认为,至少就美国海外第一大债务国中国而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投资者预计不会继续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
  张明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指出,首先,未来几年内,由于美联储步入新的加息周期,美元可能继续走强。这使得中国投资者不但不会大规模减持美债,反而可能继续增持美元资产。其次,在美元资产内部,目前美股与美债都处于历史高位,都面临下调风险。但截至2015年,由于中国投资者已连续5年增持美股,且美股调整风险不亚于美债,出于避险考虑,中国投资者更有可能减持美股而非美债。再次,最近两年来,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债规模与中国外汇储备之比呈现趋势性上升,这说明迄今为止的减持行为主要是由外汇储备存量缩水所致,而非中国央行主动在减持美元资产。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也认为,增持或减持美国国债是市场行为,在美国经济仍然在发达经济体中表现突出的情况下,缺乏美国国债市场持续向下调整的驱动力,因此投资者减持并不会出现持续的趋势。
  周密说:“相信中国投资者会根据自身的需求调整资产配置,可能未来的投资方向会更加多元化,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尚未复苏的阶段,美债仍是减少风险的重要投资标的。”
  另外,周密补充道,尽管当前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在逐步缩小,但中国外汇储备和持有美债规模仍然较大,是美国海外第一大债主,较第二名日本持有的美债规模多642亿美元,完全能够满足对外清偿需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外汇储备充足性评估》框架,可测算出当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区间为1.59万亿~2.82万亿美元。截至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约为3.19万亿美元,由此可知,中国外汇储备仍然充裕,足以应对贸易收支、外债兑付和居民跨境资产配置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