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和行情做对!十种诱多假反弹陷阱
时间: 2016-09-28 文章来源: 金融界
尽管目前利好消息疗效差、板块严重超跌、大量停牌等等混乱因素导致大盘有所失真,但还是要首先关注大盘技术面的,只有在大盘的上涨空间大于下跌空间时,才是适宜抢反弹的时机。不少轻仓的朋友想抄底,且慢,想抄底的先看看这篇交易技巧。一、多杀多局面中不宜抢反弹。当政策面或基本面在短期内出现重大变化时,会对股指和个股股价产生突发性影响,如果市场中的各类投资者事先大多都憧憬着行情会走好,对利空没有任何准备,而且恰好是处于获利盘较多,已经积聚了一定的做空动能时,就会导致抛盘的集中涌出,使得市场演变成多杀多局面。这种情况下的跌市杀伤力不容轻视,投资者不宜抢反弹。需要耐心等待做空动能基本释放完毕后,再考虑下一步的操作方向。
二、仓位过重不宜抢反弹。由于近年来股市调整时间之长,已经创下记录,调整幅度之深,也是触目惊心。大多数投资者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重仓被套的更是比比皆是。而反弹行情属于股市下跌趋势中正常的波折现象,绝大多数反弹行情结束后仍会继续原有的下跌趋势,因此,抢反弹时一定要控制资金的投入比例,既不能重仓,更不能满仓。如果仓位已经较重的投资者,再贸然参与反弹行情,将会很容易出现全线被套的被动局面。因此,仓位较重、套牢较深的投资者不宜抢反弹。
三、股市新手不宜抢反弹。参与反弹行情属于短线投资行为,通常需要投资者具有优秀的投资心态,以及敏锐的判断、果断的决策和丰富的短线投资经验。如果是股市新手或只善于长线投资而不熟悉短线炒作的老股民,往往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决断迟缓、出手不准,止损不及时等现象。不仅很难从反弹行情中获取短线收益,还容易导致投资屡屡失误。
四、不设止损不宜抢反弹。反弹行情在提供炒作机会的同时,也说明了市场还未完全转强。在参与反弹行情时应该坚持:安全第一、盈利第二的原则。在实际介入个股炒作时,一定要设置止赢位和止损位。当股价到达或跌落到预定价位时立即果断出货,千万不能将主动性抢反弹操作演变成被动性地中线或长线捂股。
五、弱势确立不宜抢反弹。当行情处于熊市初期,后市还有较大下跌空间;或者,市场趋势运行于明显的下降通道,行情极度疲弱时,不宜随便抢反弹。因为,这时市场中投资者纷纷试图逢反弹抛售,反弹行情的高度有限,持续时间短,可操作性差,而且风险不小,一旦重新转入跌市,将有更严重的下跌行情。从风险收益比率计算,这是非常不合算
六、脉冲行情不宜抢反弹。参与反弹行情要关注反弹行情的性质和级别,特别是需要研判反弹行情可能的持续时间和反弹力度,对于昙花一现的快速反弹行情和涨幅不大的小波段行情,112投资者692应该以5374保持观望为主。这类反弹的获利空间十分狭小,可操作性差,因而缺乏参与的价值。
七、下跌放量不宜抢反弹。在股价已经持续下跌过一段较长时间后,跌市已近尾声时抢反弹要选无量空跌股,而不能选择放量下跌股。因为,无量空跌股在几乎没有抛盘压力的情况,无量的持续性下跌,主要是出自于有庄家刻意打压或受大盘极度低迷拖累的原因,一旦大势企稳反弹,前期曾经无量下跌个股往往由于上档抛压较轻而表现得弹性十足,使选中该类个股的投资者获利相对轻松。可是连续放量下跌的股大多为庄家出货,上档留下层层套牢盘,反弹时将会显得步履维艰。
八、股价抗跌不宜抢反弹。抢反弹要尽量选择超跌股,抗跌股有可能在股市的某一段下跌时间内表现的比较抗跌,但是,如果股指再次出现下跌行情时,它们就会因为融资的时间成本因素和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而采取不计成本的出货方式,这时,该类抗跌股破位后的跌幅将远远大于同期股指的跌幅。
九、控盘老庄股不宜抢反弹。这类庄股无论是否经历了深幅回调,都不适宜抢反弹,因为,控盘庄股经过长期的运作,庄家的成本极为低廉,即使经过大幅度地跳水,庄家仍然有暴利可图。例如:徐工科技从1999年的“5.19”行情启动以来,一直涨到今年上半年,如果按实际的复权价计算,股价已经上涨了十倍。这种现象在近年的跳水庄股中也屡见不鲜,所以,对这类个股,投资者应敬而远之,不要为了贪图可望不可及的暴利,而帽火中取栗的风险。
十、风险大于收益时不宜抢反弹。参与反弹行情之前,要估算风险收益比率,当个股反弹行情的风险远远大于收益时,不能轻易抢反弹,只有在预期收益远大于风险的前提下,才适合于抢反弹。
震荡市中安全追涨四技巧
每当市场或个股出现回调,投资者脑海里就会浮现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该进场抄底了?实际上每一次下跌确实不乏进场抄底者,只是有人这样做真的赚了大钱,有人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亏损甚至套牢。同样是抄底,为什么结果会如此大相径庭呢?
其实,“抄底”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时机的选择。以下是三种极易导致抄底失败的情况:
第一种,市场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升势后突然从高位出现暴跌。
这通常是市场趋势将要发生逆转的征兆,但有三种人极可能在此时萌生进场抄底的冲动:前期因为过早卖出而放跑了大段利润的踏空者,因担心再度发生大幅下跌,而在市场回暖之初割肉者以及由于听说同事、邻居都赚了钱也想炒股发财的迟到者。由这些人进场时的动机所决定,他们通常鲜有止损的想法,所以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意味着将经历整个熊市的考验。如2009年7月29日沪指曾暴跌5%,若在当天买入并持有至2010年7月1日,沪指累计跌幅达27%左右,投资者的股票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种,市场已连续经历多日下跌并且跌幅也比较可观。
通常那些在前期曾经成功逃顶并赚了钱的投资者,在看到股价已经低于上一回的买入价,并且又听到媒体上许多专家纷纷断言绝不可能跌破某某支撑位时,便主观认定赚钱的机会又来了,于是再度返身入场。然而,是不是底部绝不会取决于某些人的主观意愿,因此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抄底通常会抄在了“半山腰”。如果你意识到判断错误后没有果断止损离场,或固执己见,或心存侥幸,通常会眼睁睁地看着股价越跌越多,自己越亏越大。如2009年8月11日市场在经历了四天大跌后曾收出了小阳线,但你若在这天进场并持有至2010年7月1日,比起沪指27%左右的跌幅,你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
第三种,在市场下跌途中突发重大实质性利好消息,仅仅依据自身或某些专家的判断盲目进场抄底。
经验表明,一个足以影响市场趋势的消息,究竟属于利好还是利空,应该促使市场反转还是继续下跌,并不是由某些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多空双方相互博弈的结果,所以贸然进场抄底的结果大都凶多吉少。如2009年9月22日管理层直接推出了三大救市政策, 当天沪指暴涨7.77%,媒体上看好后市的观点也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你若在这天进场并持有至当年的10月28日,亏损大概也会超过20%。
那么,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时机进场抄底才能确保成功呢?归纳起来,应该具备这样几项特征:市场遇利空不跌,甚至低开高走;市场整体成交量萎缩至地量水平;各个主要板块已经跌得面目全非,无一幸免;媒体上看空声音仍然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