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不失积极 多元配置资产
时间: 2016-09-26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9月24日,由中国证券报、建设银行主办,博时基金承办的“2016年基金服务万里行——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活动在云南昆明举行。
中国建设银行云南分行个金部副总经理皮倩郑表示,追逐市场热点,公募基金非常敏锐,去年上半年随着行情发展,基金发行一度火爆。但在经历去年年中下跌之后,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债券型基金受到青睐。不过,今年三季度以来,随着行情回升,全球类基金发行逐渐回暖。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兼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表示,未来要高度关注政府工作重点,关注关键产业链条。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副总裁宗乐表示,从降低择基风险的角度来看,FOF产品是不错的选择。博时固收团队研究员李睿表示,落实到债券市场,在政策选择市场化出清的方向之前,利率暂时缺乏明确下行的大空间。
魏凤春:做投资需抓住主导产业
9月24日,在由中国证券报、建设银行主办,博时基金承办的“2016年基金服务万里行——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昆明站)”活动现场,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兼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表示,今年的投资频率越来越快,单一的资产配置已无法满足投资者需要。要多元化配置资产,才能达到系统性收益。
降低收益预期
魏凤春表示,2016年的资产表现可以用大宗崛起、股市小跌、债市震荡进行概括。投资者需求正从“投资管理”向“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升级。财富管理旨在获取系统性收益,今年投资的频率越来越快,单一资产无法满足投资者需要。要多元化配置资产,才能达到系统性收益。
首先,要从稳健角度配置资源。魏凤春建议,投资者降低收益率预期,不要加杠杆。当前市场的大环境决定对所有投资工具的收益率预期都需要下降。在经济增速下行、通胀下行的情况下,最佳的选择是债券,配置的顺序应当为债券、现金、股票,其次才是商品。而目前基金公司积极发行低收益稳健产品,符合上述逻辑。
他表示,稳健同样会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如果追求稳健,很有可能没有办法及时抓住大机会。第二,从技术角度来看,不容易看到结构性机会。第三,债券与黄金并不是绝对安全。把中国放在全球大背景下,现在中国资产受到外部的冲击较大。国内市场之前分别经历了三个时期:经济增长换挡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结构调整阵痛期,而现在受到外部的冲击已经开始,这时候的投资思路需要变化。
抓住主导产业
从积极配置资产的逻辑出发,魏凤春认为,需要抓住主导产业,从这个规律入手去做投资,并且加杠杆。对中国来说,政府引导企业拉长投资链条,做投资,未来要高度关注政府工作,关注关键产业链条。
要想发现主导产业,首先要了解公共需求和新中产群体的需求。另外,在政策层面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传统产业要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但最重要的核心还是要发展新兴产业。从这一角度来看,魏凤春建议不要投资传统产业,可高度关注新能源行业。
魏凤春表示,未来主导产业可以从“十三五”规划中找寻踪迹。例如《关于中共中央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提到的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值得关注。另外军工行业是国家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全面深化改革)的交汇点,也要高度关注。具体到投资机会上,魏凤春表示,每十年有一个主导产业,目前房地产已不再是主导产业,未来的主导产业不会一家独大,新能源汽车、文化娱乐体育最有希望。主导产业投资先从主题开始,逐步成长,且投资的链条需要拉长,同时要警惕非主导产业的陷阱。
总体来看,各类投资者需要掌握这样的多元策略:稳健策略、积极策略、多元资产配置。从单一资产转向多元资产。魏凤春认为,FOF可帮助投资者实现多元配置,ETF则是投资良器。
李睿:低利率环境需要维持
9月24日,在由中国证券报、建设银行主办、博时基金承办的“2016年基金服务万里行——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昆明站)”活动现场,博时固定收益总部研究员李睿分享了对债市市场的判断:目前整个低利率环境需要维持,但不会出现零利率或者负利率情况。
李睿认为,潜在增速的下行周期决定经济体的实际利率内生性存在中枢下移的趋势,实际利率长期来看需要与潜在增速相匹配。维持适度的利率水平才能有效释放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整个低利率环境需要维持,但不会像部分经济体那样,出现零利率或者负利率的情况。
在政策摇摆过程中,各类资产价格可能暂时缺乏趋势性机会,而内生的流动性风险正在累积,并可能成为影响各大类资产的重要因素。在实体经济回报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稳底线对于杠杆的需求在加速上升,留给政策摇摆的空间迅速收窄。央行政策处在内外兼顾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控制资本,另一方面要稳增长。
落实到债券市场,李睿认为,在政策选择市场化出清的方向之前,利率暂时缺乏明确下行的大空间,市场将随着政策摇摆会出现波段性机会。当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时,长端利率会有显著调整。未来流动性对债市的冲击会越来越大。
李睿对利率债持有长期看好的观点。随着政策摇摆空间的快速收窄,在确保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信用债风险的暴露是确定性的,特别要注意由此引发的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信用债整体的风险保护还远远不够,调整才刚刚开始,需要坚决规避风险,杜绝侥幸心理。
宗乐:公募FOF
容量有望突破万亿
9月24日,在中国证券报和建设银行主办、博时基金承办的“2016年基金服务万里行——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昆明站)”活动现场,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副总裁宗乐表示,中国公募FOF未来市场容量有望突破万亿元。
宗乐认为,在进行投资时,第一要先降低收益预期;第二,要拉长投资期限,如果可以等的话,不是做两三年的投资,而是要做5-10年或者更长;第三,正确认识自己的风险偏好。宗乐建议,关于基金大类资产配置,积极型的基民可以20%配置债券基金,20%配置货币基金,60%配置偏股基金;稳健型的基民可以40%配置债券基金,20%配置货币基金,40%配置偏股基金。不过,每个人可以根据这个比例进行上下调整。
具体到如何挑选基金,宗乐建议从四大维度判断。第一,从投资方向来挑选。比如股票、债券、海外、黄金,还是海外房地产。第二,业绩怎么样,也可以说是历史表现,根据历史预测未来。根据对未来市场的判断,争取把今年排在前三分之一的基金挑出来。第三,看基金季报,根据季报里股票持仓进行投资。第四,看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选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基金业绩。
从降低择基风险的角度来看,宗乐认为,FOF产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FOF最后目标是能有绝对收益。目前海外市场中比较多的是固定配置型的FOF产品,这种产品规避了择时步骤,只要保证配置不变。未来国内会有相当一部分基金公司在做固定配置型的FOF产品。目前我国公募基金种类日渐丰富,除了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之外,另类投资和QDII基金也快速发展,为以资产配置为核心战略的公募FOF提供较为完备的底层基金产品池。目前我国公募基金净资产规模接近8万亿元,比照美国公募FOF规模占共同基金11%的比例,中国公募FOF未来市场容量有望突破万亿元。
降低择时风险则需要通过定投来实现。定投技巧中,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波动大的基金,比如指数基金,或者一些中长期业绩优异的主动偏股型基金。其次,定投止盈不止损,有收益差不多的时候就要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