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老三板“炒壳”盛极而衰 回归A股陷“囧途”

时间: 2016-09-23  文章来源: 中证网
  中证网综合报道,9月21日,在9只有成交的“两网及A股退市公司”股票中,7家公司股价收跌,折射出资金竞逐“老三板”的光景不再。此前,部分老三板公司通过重组上市实现回归A股的预期,一度使沉寂已久的“老三板”市场趋于活跃。尤其是2015年四季度到2016年二季度的部分时间段内,多只“老三板”公司股票频繁涨停,成为当时A股弱市格局下的“明星”。
  市场人士表示,多数老三板虽然从主板或者中小板市场退市而来,但是依然可以正常转让。而在基本面没有根本性改善的前提下,之所以在部分时间段内获得资金青睐,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壳资源”所带来的重新上市的预期。但9月以来,已经有机构人士指出,老三板的壳价值的可操作性不强,且由于A股市场估值已经下降,部分公司壳成本也相对走低,老三板公司的壳优势已经出现下滑。
  投行人士指出,老三板借壳突然陷入“囧途”与监管层对于A股市场重组上市政策的收紧也有关系。目前,监管层对于相关企业重组信息披露等方面已经作出限制,这意味着从A股开始的借壳收紧监管政策或已经开始在老三板市场有所波及。
  券商人士表示,A股重大资产重组借壳上市越来越严,而老三板市场仿佛成为一个绿色通道。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老三板公司乃至部分借壳公司的资质都不是很好,其中有部分是做IPO被否了的,还有一些操作时没有考虑到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相关资本运作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