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杠杆及反向产品透露资金动向 港股后市分歧或加剧

时间: 2017-08-25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因台风“天鸽”来袭而休市一天的港股市场,24日复市后再涨0.43%。恒生指数自8月上旬触及27876点的高点后便持续高位震荡,后市怎么走?上涨空间有多大?这两个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从相关衍生品的资金流向中,或可窥见一斑。
  挂钩恒指的反向产品成交活跃
  港股上涨的动力并未因为台风侵袭、休市一天而熄灭。
  昨日,恒指无惧隔夜美股下跌,高开0.88%,随后展开窄幅震荡。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报27518.6点,涨幅0.43%,国企指数报11051点,涨幅0.88%。主板成交量达1047.69亿港元。
  若将时间轴拉长,恒生指数自今年年初以来一路上扬,涨幅已达25.08%。7月上旬经历小幅回调后快速走高,单月涨幅达到6.05%。进入8月后,恒生指数延续升势,并于8月9日成功攀上27876.12点,进一步逼近两年前创下的历史最高位28588.52点。不过,指数在当日冲高后小幅回落,至今一直呈现震荡整理态势。因此,恒指是否见顶?能否再上新高?备受市场关注。
  上证报记者发现,从挂钩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ETF产品资金流向来看,市场对于指数走势的看法分歧有所加剧。
  昨日,港股市场上多只挂钩恒指和国指的杠杆产品均紧贴指数当日表现,正向收涨,反向收跌,且反向产品的成交量普遍较正向产品大。
  以目前南方东英旗下产品为例,截至8月24日收盘,南方两倍看多恒指ETF报9.880港元,涨0.71%,成交额达3407万港元,而南方一倍看空恒指ETF成交额达6364.43万港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4.4%的同时,成交额为正向产品的近一倍,显示资金在反向产品上更为活跃。
  对冲需求剧增 后市分歧或加大
  “随着杠杆及反向产品越来越被投资者熟悉和使用,相关产品的资金流向已经开始反映市场对后市的看法。”有香港市场人士表示。
  南方东英ETF及指数策略部高级经理李梓维介绍,就香港市场上所有杠杆反向产品的成交量来看,看多恒指两倍产品的成交额,往往会高于看空恒指一倍的产品。但若将两者成交量相除,得出成交比例,可以发现市场上的情绪转变。近期,这一成交比例的向下走势较为明显。
  在成交比例下降的期间,南方东英旗下反向产品也出现大额净申购。
  据港交所公开数据显示,南方一倍看空恒指ETF自3月中旬设立至今,净申购的基金单位数量呈现递增态势,显示有资金在不断流入,且增速越来越快。仅7月一月的新增基金单位数量就达到800万个,占当时已发行基金单位总量的12.35%。进入8月后,该产品在8月2日、11日和14日均出现了大额净申购。其中,在恒指13日下挫2.04%之后,8月14日该产品新增基金单位达1920万个,超过设立以来所有新增单位基金数量之和,占已发行基金单位总量的19.35%。
  据统计,8月份以来,该ETF基金规模增加3340万个基金单位,累计净流入资金近2.1亿港币,已成为香港市场上基金规模增长最快的杠杆及反向产品之一。
  在南方东英基金经理看来,其旗下反向产品近期获大额申购的原因包括,恒指升至高位,市场对于后市看法转淡及对冲需求的增加。
  而该产品的投资者结构近期也出现了明显变化。“产品刚推出的一两个月,散户参与较多,但近期机构投资者买入较多,包括东南亚资管公司、中资资管公司和中资保险公司。目前,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各占半壁江山。”该人士称。
  对于国企指数正向和反向产品成交比例的上升趋势,前述分析人士认为,近段时间以来恒指都跑赢国指,相对来说,市场可能认为国企指数的上升空间较大,所以资金活跃度有一个转移的过程。此外,南方东英人士也透露,从ETF资金流和客户反馈来看,下半年看多恒指的投资者,相对来说比上半年少,资金对于国企指数和A股大蓝筹的投资需求会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