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多名量化高手离职“奔私” 行业低谷期创业正当时?

时间: 2017-08-24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考”。在量化对冲策略遭遇“多事之秋”、从业人员动荡不已之时,多位量化投资高手选择离职创业。记者获悉,南方某基金公司的数量化投资总监及总部在上海的一家券商量化部门负责人近期先后离职。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述人士离职之后很可能会选择自己创办私募。此时创业虽然起步不易,但如果在市况不佳时积累起业绩与口碑,等到牛市来临时,规模爆发力更强。不过,也有人士指出,现在创业与几年前相比,市场竞争格局已基本确立,创业成本更高,对管理人的考验可能会更为全面。
  量化高手离职潮暗涌
  去年10月开始至今,是国内量化策略行业最难熬的时刻。
  由于此前市场出现了极端分化的“一九”行情,依赖历史统计的量化选股策略采用的各类因子均出现阶段性失效,再加上期指受限后贴水负基差等原因,2017年上半年量化对冲平均收益为-3.19%,其中正收益占比不足10%,阿尔法策略在私募基金各策略中排名垫底。
  近期,随着市场热点的扩散,量化产品业绩稍有回暖,但是与过去用简单的市值因子就能大幅跑赢指数赚取超额收益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就在行业最低谷的时刻,多位业界量化投资重量级人物选择离职创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其中就包括南方某基金公司的数量化投资总监。
  该人士具有海归背景,加入公募多年,在任内一直致力于推广数量化概念,开发了几十只量化产品及指数等工具型产品。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虽然正式公告尚未发布,但今年7月中旬之后,该人士的名字已没有在该公司新基金发行招募说明书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一栏中出现。而在今年6月及7月初,同类产品的招募书上,其名字还位列其中。
  无独有偶,总部在上海的某券商量化部负责人也选择了更换跑道。据透露,上述两位的下一站均可能是自立门户,创办私募。
  私募创业门槛抬升
  目前整个量化对冲行业正处于低谷期,是否适合创业,业内人士看法不一。
  富善投资总经理林成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量化粗放式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像过去一样通过简单的模型就能获取很高回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未来的投资就像‘稻草里找针’,需要比拼精细化投资管理能力。”
  在其看来,A股生态环境已经逐步发生变化,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延续价值投资的思维,更加关注业绩的确定性、较高的ROE水平和相对合理的估值。这对整个行业的策略模型都会是一定的考验。此外,由于量化私募行业过去几年经历了数轮牛熊,目前整体市场格局已经逐渐清晰,随着监管环境的日益严格,后来者所付出的成本会明显抬升。
  不过,也有私募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量化对冲的整体市场规模还有提升空间,且在熊市行业洗牌期选择创业,若积累起口碑与经验,未来在牛市的爆发力会更强。
  随着A股市场“一九”行情逐渐转向“三七”行情,业界判断,量化行业“最黑暗的日子”已经过去,备战下一次跨越式发展机会正当其时。
  据悉,近期阿尔法策略、量化选股策略的绩效表现都在逐步好转。与此同时,商品期货的波动率近期也有所提升,未来随着原油期货的上市和股指期货的进一步放开,量化CTA策略也将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