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预测往往只是表达预测者本身的状态

时间: 2017-07-29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明远之道】 预测观点不能真正预测未来,而是更多反映了对过去的解读和对市场情绪的表达。 在霍华德·马克思先生(Howard Marks)发表于2017年7月26日的投资备忘录里,引用巴菲特的一句话:“(流行的)预测告诉我们的,往往并不是真正对未来的预测,而是预测者本身的状态。”在分析市场时,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 面对每天的市场时,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它们大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预测。当你打开电视机、调响收音机、上网打开财经网页、在手机的APP里点一篇文章、打开一份报纸、下载一份研究报告、甚至茶水间倒一杯咖啡时,你会看到、听到无数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测。数量如此之多,用“无孔不入”四个字来形容。 但是,这些预测中,有多少是对未来正确的预测?又有多少是预测者本人的呓语? 很显然,这些预测不太可能都是对未来的准确预测。如果是这样的话,一方面,我们就不会听到如此多的投资者,天天抱怨投资是艰难的事情。毕竟,如果天天听到的预测,都能对未来的价格提供准确的判断(哪怕是大概率上的准确),那么天天听这些预测的投资者们,又怎么会赚不到钱呢? 另一方面,这些预测的价格也就会变得非常昂贵。想想看,如果有一个信息源,能够每年提升投资回报率哪怕1%(但是保证能提升1%),那么人们愿意花多少钱买这样的信息?你还能随处都免费听到这样的信息吗? 实际上,我们需要认识到,在那些每天进行价格预测的人们来说,真正能够预测未来的人,其实并不多。绝大多数人只是为了交差,而给出一个预测。这类观点,无疑受到当时市场情绪的重大影响,而不是被未来市场可能演化的方向所影响。 一方面,做预测的人本身往往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他的耳中所听、眼里所看到的,都是市场情绪的波动。而能够抵抗住这样渲染的人,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大部分的分析观点,都会被市场当时的情绪所左右。 简单来说,在牛市的时候,我们就更容易看到更多乐观的观点,而在熊市中则更容易看到悲观的观点。但是,带来长期超额收益的举动,恰恰是在牛市中高价卖出、在熊市中低价买入。 另一方面,做预测的人也容易受到历史行为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偏向于认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未来还会继续发生。所以,在市场持续上涨时,大部分观点会认为上涨会持续,反之则认为下跌会持续。 在“受到历史影响”这一方面,不光是普通人,即使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也难免受到历史经验的影响。 在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为了避免分封的诸侯国继续像战国般征战不断,置谋士分封天下诸侯国的建议不顾,对自己的子孙亲戚并无一点分封。结果,当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秦帝国孤立无援,几年就一败涂地。这段历史,在《史记》的《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文章中,被清晰记载了下来。 最后,预测观点之所以不能真正预测未来,而是更多反映了对过去的解读和对市场情绪的表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利益机制。 对于绝大多数观点的提供者来说,如果逆市场情绪而动,往往会付出巨大代价。抛出一个不受市场情绪所喜好的观点,电视媒体会面临收视率降低的难堪,证券公司分析师会面临路演不受人待见的困局,诸如此类。毕竟,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听和自己意见相同的话,如果说出和市场情绪相反的观点,则在绝大多数时候,注定吃力不讨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又有几个人肯做呢? 而且,往往这些与市场相左的观点,还会在短期因为市场情绪的进一步发酵,而被市场热情所打脸,从而给泼冷水的观点提供者带来压力。哪怕这些观点在几个月以后被证明是正确的,可是到那个时候,谁还会记得几个月前,那位因为提出这些观点而被丢去坐冷板凳的人呢? 所以说,“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出自《管子》)当我们审视我们在那些大牛市中曾经听到的预测时,包括2007年的前大半年、2015年的上半年,以及在各个大熊市中曾经听到的预测时,我们会发现,当时大多数的预测都是当时情绪,而不是未来情况的真实反映。由此可见,预测之难,不光在于预测本身之难,也在于好的预测产生之难、传播之难。 (作者系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研发中心执行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