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沟通 与己博弈
时间: 2016-08-22 文章来源: 中国基金报
作为唯一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基金业英华奖“五年期权益类投资最佳基金经理”称号的基金经理,中银基金执行副总裁陈军说自己是很单调的人,投资实际上就是兴趣爱好。相比于跟同行交流,陈军更喜欢与不同行业的大佬聊天,无论有没有买入这些公司的股票,他都愿意花时间去沟通。他说:“不管季报怎样、短期的业绩如何,只要他对行业有独到的见解,并且这种见解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我就能学到东西。”
陈军说:“投资其实就是一场博弈,我希望能够做到至少六成的胜率,失败的部分要尽早退出,这样才能战胜市场。”
与人沟通 与己博弈
陈军说自己的生活非常简单:“基本上8点之前已经在办公室了,白天的时间大多被会议和路演占据,有时中午也都在路演,到下午收盘后依然是不同的行政会议、基金经理的会议、研究员的会议,我们也需要不断地碰撞一些灵感进行深度思考。”即使是在下班后,陈军的时间也被行业内的聚会所占据。
他说:“投资实质上类似于赌博,只不过是一场胜率较高的赌博,在这当中会有非常兴奋的参与感,你做的一切资本市场都会很快给予一个反馈。”
陈军笑言,除投资之外,业余的时间并不多,偶尔出差之余的吃吃喝喝便是最大的放松,“拜各种‘晚点’所赐,我近来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基本上两三周看完一本新书。”
在陈军看的书中,有些与投资有关,有些却并无直接关联,例如人生感悟,例如如何运营公司,但在这些书中陈军可以发掘不少积极向上的内容,让自己的人生比较与众不同。“上了年纪以后其实不太能够剧烈运动,在读书之外偶尔也会去游泳,虽然这不会直接对投资提供帮助,但时常对思维的放空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投入工作。”
陈军说,投资实际上更多地在于研究和沟通,因为做投资的人往往需要将网撒得特别广,很容易在个别领域成为“三脚猫”,“你不跟人聊,不去了解不去沟通,你往往不知道这个行业的趋势、方向,你也不会知道谁是里面最好的公司。”
陈军喜欢与那些公司的大佬级人物聊天,他说:“无论他的季报、短期业绩如何,只要他对行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这种见解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的,我就能学到东西。”
他说,买了股票可以沟通,卖了股票也可以沟通,通过这些交流,对相关行业的动向、格局都会有深入的了解,往往一两句话就可以点醒自己对行业的理解,“为什么航空公司不赚钱还有那么多民营企业要往里涌?做医药的现在日子到底好不好过?从什么角度才能真正切入市场?这些都不是我一个人在那游泳可以游出来的,这都需要跟人交流。”
“投资不是一个人的事,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陈军说,在交流后,要做的就是比别人更有眼光,更有耐心。
这或许是陈军投资的习惯,所以他的换手率非常低。他说:“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交易,这就意味着我必须用中长期的眼光来挑选股票,因此,我们不会追热点。”
陈军认为,在某一个行业暴涨时,投资一定是跑不过指数加强产品,能做的只能在一些人性的方面努力,“人工智能发展得非常迅猛,它能够在围棋上战胜你,为什么就不能在投资上战胜你呢?”
他说,人工智能是一定会分占市场额度的,不带感情色彩的人工智能对市场的敏锐度极强、覆盖面极宽,一个基金经理不可能关注到A股所有的公司,但是人工智能可以,“怎么战胜未来的机器?就需要用更多的经验,做机器做不出的能力。”
陈军举例说,如果无人驾驶兴起,那么,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可以想到财险公司的受益,这一点跨越了当中许多层的关系,这不是通过大逻辑可以推演的。
耐心持仓 去除“马赛克”
陈军在投资上一向不愿意随大流。他说:“我不看过去,一家公司过去怎样已经反映在股价里,在选择一家公司的时候,一定是从今天这个时点往后看,估值也只有在当下这个时点是有意义的,过去的都是历史。而且,估值本身就是相对的,评估的方法有很多,每个时期应用的估值方法也不同,不能纯粹盯着估值买或卖。”
陈军认为,中国的市场八成是由散户构成,投资实际上就是长跑,要想获得超额收益,耐心必不可少,“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长期投资都会成功,投资也会留给基金经理一定的试错空间。”
他说,在任何投资者面前,永远不可能出现100%的完整信息,即使是基金经理也一样,很多时候投资的K线图是打了无数的“马赛克”,但你必须要下决策时该怎么办,买入后持续跟踪,牛股不是一日爆发,在你不断深入了解发现的过程中,“马赛克”也会逐渐消去,你对产业对公司的了解也会随着成长越来越清晰,“判断错误的根本并不是下跌,而是基本面与我本身的判断是背离的,那时候无论涨跌都会及时止损。”
陈军表示,自己最不缺的就是耐心。站在现在的时点,他认为,经济依然有一定挑战,市场还是偏震荡筑底的走势,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会是一个筑底的过程,“目前相对保守,但比去年股灾时要稍进取一些。”
“我还是相对看好教育、体育和医疗板块,无论经济怎么波动,这些板块是有刚性需求的,这些行业的公司都会面临向上的需求。”陈军说,在这些新兴产业已经可以看到好的苗头。
陈军表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都会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方面的刚性需求;中国人对于文化和学习的诉求也让教育行业容易出现机会,好的学校好的老师都是稀缺资源,怎么通过新的方式把好的资源从北上广扩散到全国,是有很多刚需的,包括大学的学习如何跟实际结合,在职业培训方面也有很多机会;第三个是潜在的需求,如全民健身也是一种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