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公募基金难题待解 寄望在线投顾?

时间: 2016-07-15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公募基金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可看到,从产品到投资公募基金几近饱和,创新之路并不好走。
  如今,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公募行业有望掀开一道口子,这就是在线投顾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业内人士认为,这对解决公募基金逆周期和跨周期营销服务难以作为、相对回报的制度又难以得到认同、客户的定位目标与公募产品不太契合等问题或有所裨益。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国内一些大型基金公司早已展开在智能投顾方面的研究探索,并有所尝试。
  基金难题待解
  基金业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好卖不好做,好做不好卖”。简单解释就是,好卖的产品不一定好做,因为好卖的时候,一般是市场行情好,大家都认为这类产品好卖,基金公司会蜂拥而上,但实际上是市场的点位比较高,反而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才有投资机会,但这个时候又比较不好卖。
  这个也就是目前公募存在的“逆周期”营销难有作为的一大难题,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困扰行业多年。
  虽然基金长期来看收益可观,但是很多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并没有赚到钱,甚至是赔钱的。
  “核心在于,投资者在该投资的时候投入太少或者不投入,在高位的时候投入太多,然后又忍痛割肉。或者明明买的标的不好,非要等到解套才出,亏损越来越大,然后付出多年的时间来解套甚至无法解套。说直白一点,其实就是人性的弱点可能影响比专业的作用更大。”北京一名机构人士指出。
  同时,不仅大量个人投资者没有在基金上赚到钱,而且相对回报越来越难以得到客户的认同,不仅散户如此,机构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公募基金追求相对回报,由于投资框架、投资手段、投资标的等的制约,还没有看到公募基金能够提供持续的绝对回报。
  “机构客户业务定位和业务目标与公募基金产品有距离,同时机构客户需要对公募产品风险收益的可靠管理或再创造。”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指出。
  也就是说,机构客户的养老金、保险金配置时,其诉求与公募提供的产品是有差异的。“机构客户实际上需要的是公募基金提供在其业务模式、客户结构及约束条件下的与其机构目标所契合的产品。”周晓明解释道。
  “我们需要在服务方面,在投资顾问服务方面,在资产配置方面,这个可能是需要建立一个体系和框架。”此前,一家老牌公募高管接受采访时指出。
  在线投顾兴起
  在基金单品创新空间几近饱和、产品逆周期以及跨周期的营销服务难有作为的局面下,在线投顾顺势而生。
  “在线投顾指基于公募基金产品,运用组合、策略、FOF等方式,针对客户具体需求,借助电商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将投资顾问服务模式化、产品化,并将之以良好体验在线呈现的产品和营销服务方式。”周晓明如此定义在线投顾。
  花旗预计,未来十年内,智能投顾的市场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如此来看,显然这是个潜力非常大的市场。本报记者也了解到,现在很多机构在一起探讨基于投顾服务的跨界、跨平台的合作。
  也能看到的是,由于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普及,大量客户涌入。随着2013年“宝宝类”客户的兴起,大大加速了这个趋势。这些客户的模式就是在线交易。由于生命周期、财富阶段不足以让这些人成为私人银行、私募基金的客户,所以他们是在线交易的主要人群。
  在线投顾公司Betterment CEO Jon Stein在14日举办的2016年财富管理与基金组合投资高峰论坛上,将智能投顾和无人驾驶类比时称:“未来的趋势,无人驾驶还是自动化的财务规划更可能实现?无人驾驶是切实可见的,也许在未来20-30年不会有特别成熟的技术,但或早或晚这件事情肯定是会做成的,并极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其实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财务规划领域。”
  “资管管理行业同样出现了自动化的趋势,而且它和自动化驾驶是一脉相承的。在这个过程中,技术都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Jon Stein进一步解释道。
  本报也了解到,美国的智能投顾投资于被动型ETF基金上,目前美国主流机器人(300024)投顾尚且没有投资在主动管理基金或股票上的,也就是说集中在贝塔策略(beta,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之上。
  未来,基于公募产品的再创造,在线投顾服务有望产品化,并提供针对具体、个别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并且其是可识别、可回溯以及可交易的。在此基础上,也会引来各类机构和客户的广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