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干货!基金投资的八大误区

时间: 2016-05-12  文章来源: 金融界
  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热衷于购买基金,基金拥有很多优势,比如分散风险、专业人员管理等,但很多人简单的认为这种“专家理财”的模式可以轻松赚钱,因此在意识上和实际操作上出现了不少误区,一路财富就此深入解读,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误区一:买张不买跌
  许多投资者往往只敢在股市上涨时购买基金,遇到市场下跌就会犹豫不决。但其实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很多时候市场下跌才是最好的购买基金的时机,在市场处于低位的时候买入,亏损的风险反而更小,长期来看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多。同时投资者还可以利用基金特有的定投功能,在低位时一点点买入,等到牛市来临的时候,收益会远远超过那些追涨的基金投资者。
  误区二:基金可以像股票一样短炒
  投资基金确实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波段操作,但不适合频繁做波段。一方面因为基金在申购以及赎回的时候会有一笔不菲的手续费,会造成收益的损失。另一方面普通投资者的“择时能力”一般都比较弱,不适合利用基金来频繁的操作。
  误区三:基金必须长期持有
  基金是适合长期持有的品种,但并不意味着买了之后就不管不问。现在市面上的基金很多,业绩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即使是近期业绩不错的基金也可能因为种种因素导致业绩下滑。所以,投资者应该定期检查自己所持有的基金业绩表现。
  误区四:持有基金数量越多越好
  资产组合配置并不是简单的买入若干只基金。由于不同类别的基金投资方向不同,收益与风险也不同,如果脱离基金的类别做组合配置,并不能很好的达到分散风险或获取超额收益的效果。
  误区五:注重短期业绩
  对于基金来讲,很少有长时间一直排名靠前的。每一年的冠军基金,最多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业绩很突出,其他时间业绩一般。比如,因为基金经理擅长某种风格,或者对某些行业特别有心得,在某个年份中,一旦市场风格和基金经理个人风格契合时,他们往往可以获得好成绩。
  所以选择基金的时候要把中长期业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只是短期的业绩,更要看多个年份。比如过去1年、2年、3年甚至5年的业绩,如果某只基金在各个年份中都能排在同类基金的前1/2甚至1/3,那么这只基金未来表现持续稳健的概率就比较高,至少比前一年最热门基金后续表现稳定的概率高。
  误区六:注重星级排名
  很多投资者在挑选投资的基金时,都会参考评级机构给出的星级排名进行筛选。但是我们不能只依靠评级去选择,在上百只基金中,评级的结果只能帮你缩小选择范围。基金没有最好和最差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
  评级高的基金未必适合你,比如有些五星基金,调整后的回报的确很高,但风险也很高;有些评级只有四星,但整体回报稳定。还有些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评级上并未变动,但未来能否持续良好业绩还是个疑问。所以,目前获得高评级的基金并不是永远都好,目前评级较低的基金未来也未必会差。还是要综合短、中、长期业绩、基金管理者、评级、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等多维度 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误区七: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越长越好
  这句话并不完全错,但投资者在选择老基金经理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有些基金经理从业时间很长,但历任业绩很少有突出的,他们的操作模式可能已经成型,对其业绩大幅提升的预期要下降。2.工作多年的老基金经理,很多兼任了其他管理性职务,因此体力精力均有所下降。基金投资在具备较高的操作准确率情况下,投入精力与收益是正向关系,因此投资总监直接管理的基金并不一定优于旗下专职经理管理的基金。
  误区八: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基金稳定性佳
  很多人总是感觉“人多力量大”,有安全性,其实一位基金经理和多位基金经理基本没有区别。在三位经理的组合中,其中一个人的作用可能要占到50%;双经理的组合中,一个人可能要占到80%。所以,找到那个最重要的人,然后根据他来分析这只基金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