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与特区同频共振:平安银行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圳答卷”

2025-09-15

 

从南海之滨的边陲小镇,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深圳经济特区45年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史诗。在这片热土上,金融活水始终奔涌不息,滋养着万千企业,赋能着城市梦想。

作为从深圳诞生、与特区共成长的金融机构,平安银行不仅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深度参与者、推动者。以自身实践,生动诠释着如何以金融之力,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共同书写新时代的“金融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打造创新引擎,与特区科创浪潮共舞

深圳的特区史,就是一部创新史。而平安银行无疑是其中最生动的一个篇章。多年以来,平安银行凭借着其科技优势,率先推进全面数字化经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等模式,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大幅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在科技金融方面,平安银行积极构建“客群+产品+政策+生态”经营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深度拓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加大对科创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加强客户培育,加强专业化支持,为创新能力强、有市场潜力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具体而言,一方面,平安银行通过“星云物联计划”等创新手段,赋能供应链金融,以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破解传统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让企业的数据流、物流成为新的“信用锚”;另一方面,设立科技金融专营团队,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研发贷”等特色产品,变“知本”为“资本”,精准滴灌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平安银行与深圳科创委的合作、对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项目的支持,都是将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科技创新关键领域的典范,成为特区打造全球科创高地的重要金融后盾。

此外,平安银行还发挥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通过“商行+投行+投资”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科技企业客户数29270户,较上年末增长6.7%;科技企业贷款余额1934.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 

绿色金融:赋能可持续发展,守护特区碧水蓝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平安银行将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高度,全力支持深圳特区的绿色变革。

在绿色金融方面,平安银行深入布局绿色领域,积极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项目,创新产品服务,助力绿色转型。持续加强对重点行业及其所属产业链绿色发展趋势研究,制定完善关于光伏、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风险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向绿色低碳行业和企业倾斜;积极推进“低碳家园”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低碳家园绑定平安银行信用卡权益“优惠购”平台,上线用卡及绿色出行保障等权益,为C端客户低碳生活保驾护航;持续完善企业员工碳账户建设,扩充绿色场景覆盖,引导客户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型。

如今,平安银行已构建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等多元化产品体系,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2517.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

此外,平安银行不仅内部确立了严格的“投融资绿色”标准,将环境与社会风险治理融入业务流程,更对外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同时还成功承销发行了多笔深圳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绿色债券),为地铁、水环境治理等重大绿色基建项目引入源头活水;推出“绿色低碳贷”、“光伏贷”等产品,支持深圳企业节能改造和新能源项目建设。

从支持深圳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到服务“无废城市”建设,平安银行的绿色金融实践,正与特区的蓝天白云、宜居生态交相辉映,共同绘制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

普惠金融:践行金融为民,滋养特区经济毛细血管

万家灯火,民生百态,是深圳最温暖的底色。而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经济活力的“毛细血管”,更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依托集团科技优势,平安银行打造了数字化普惠金融新模式。通过“微营贷”、“新微贷”等线上化产品,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极大提升了融资效率,降低了综合融资成本。同时,平安银行深入深圳的社区、商区,开展“普惠金融进万家”活动,为无数在特区奋斗的小微业主送去及时雨。

此外,平安银行还积极参与深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金融项目,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让金融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位特区建设者。

纵观其普惠金融方面,平安银行持续坚持“两真”发展思路,通过拓宽小微客户覆盖面、做大小微贷款余额、降低小微融资利率,做实“真普惠”;通过聚焦产业链末端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做实“真小微”。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上半年,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发放1339.17亿元,同比增长33.6%。 

养老金融:前瞻布局未来,解答特区“银发”之问

面对社会结构的变化,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也正在“未雨绸缪”。平安银行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在养老金融领域前瞻布局,为特区居民的“长寿时代”提供周全的财务规划。

在养老金融方面,一方面,平安银行作为理财子公司的重要渠道,推出多种符合养老需求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并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账户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帮助市民做好养老财富储备。另一方面,平安银行积极探索“金融+健康”、“金融+养老服务”的生态模式,平安银行通过与平安寿险等兄弟公司联合,构建居家养老、康养社区养老两大解决方案,健全养老服务权益体系,满足客户多元化养老需求为客户提供涵盖财富管理、健康管理、养老社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解答特区的“银发”之问,提升市民长期的幸福感。

此外,平安银行持续健全养老金账户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支持多证件开户和特殊人群便利领取,目前已累计开立养老金账户逾200万户。

数字金融:驱动自我革命,引领特区金融新业态

生于特区,创新是平安银行与生俱来的基因。45年来,它始终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本身就是对“数字金融”大文章最生动的书写。

在数字金融方面,平安银行全面推进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运营“三数”工程,通过数字化经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数字化管理全面强化风险防控,通过数字化运营实现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全面推动银行经营管理高质量发展。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78亿户,较上年末增长2.0%。上半年,该行综合金融贡献的财富客户净增户数占比57.3%、新获客AUM占比50.8%。

从最早推出线上信用卡,到如今构建开放银行生态;从运用人工智能提升风控能力(KYB企业知识图谱),到打造“平安好链”平台重塑供应链金融体验,平安银行不断以科技重塑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用户体验。

平安银行不仅是金融科技的应用者,更是输出者,其成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正赋能深圳乃至大湾区的金融同业,共同引领数字金融新业态,巩固和提升深圳作为中国金融科技高地的地位。

平安银行的成长脉络,已深深嵌入深圳特区改革发展的年轮之中。它从一家区域性银行,成长为一家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序列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历程是特区精神“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金融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