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对话邵平:银行的市场空间依然非常大

2014-03-14发布

2014年3月11日发布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罗克关 刘筱攸
  “互联网金融轰动效应比较大,实际创新却并不多。从本质上讲,基本上都是渠道和服务方式的改变,金融模式上并没有突破创新。”
  “既然是做金融,那么相应的金融监管制度就必须具备,比如风险控制、风险拨备、存款准备金等等,这些目前互联网金融都还没有。现在是一个发展时期,总体说它的社会效应还是很好的。”
  “平安银行公司业务投行化,用类投行的业务来做公司业务,所消耗的资本相对来说是很低的。为什么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四大特色?就是要在传统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用投行的思维和方式来做。”
  “利率市场化后,国有银行还是有资源优势的,它的优势还在,却不明显了;但这也不是劣势,最多可能是包袱,机构多了可能是负担。”
  
  3月7日下午,向市场交出2013年经营业绩后的平安银行行长邵平显得格外轻松。
  在与证券时报记者两个小时的交流之中,邵平最着重强调的一点是,银行的市场空间依然非常大。他的理由很简单,利率市场化将重构资金和信贷市场的现有格局,这不仅意味着新的市场需求会不断涌现,还意味着后来者将一如既往享有相当程度的“后发优势”。
  这种认识对应到平安银行的具体业务布局,就碰撞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在同业和投行业务上,邵平认为这将代表公司业务未来的趋势;对于零售业务,邵平则冷静地提出“要是方向不对,零售的资本消耗要大于公司业务”;而当同业纷纷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之时,邵平和他的团队却认为这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
  总而言之,2014年在邵平眼中是关键的一年。周期业务也好,非周期业务也好;银行业务也好,非银行业务也好,在这一年里都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记者亦将他及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观点择要梳理如下,以飨读者。
  互联网金融实际创新并不多
  证券时报记者:去年您曾经明确提及电子商务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和改变,现在面对汹涌澎湃的互联网金融热潮,您还有新的想法可供分享吗?
  邵平:互联网金融对我们的服务,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我感觉冲击最大的是观念,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观念冲击更大,对存款的冲击反而不是很大。
  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学习,我们要学习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过去我们在普惠金融方面做不到的地方,互联网都能覆盖到,而且它非常注重客户体验,这一块我们传统商业银行比较欠缺。现在我们有了这种思维,我们利用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让我们的产品设计更加注重客户体验,更好地服务实体客户。
  这是对我们很大的冲击,也是个收获。现在各家银行都在这方面有些动作,像我们的供应链金融已经实现互联网,系统和平台已经建立起来了,开始批量获客,对小企业也好,中型企业也好,大型企业也好,这个在国内是领先的。
  但是互联网金融应该说轰动效应比较大,实际的创新却并不多。从本质上讲,基本上都是渠道和服务方式的改变,在金融模式上并没有突破创新。
  证券时报记者:互联网金融模式最致命的弱点是什么?因为您曾经提到,类余额宝的产品对于银行来讲纯粹是防御性的,而不是一个进攻性的产品。而且,类似产品对银行带来的冲击是可控的,不会对行业有颠覆性的影响。
  邵平:这是一个新事物。但既然是做金融,那么相应的金融监管制度就必须具备,比如风险控制、风险拨备、存款准备金等等,这些目前互联网金融都还没有。现在是一个发展时期,总体说它的社会效应还是很好的。
  但是其中可能会有一个误导,就是大家以为这就是金融,那就错了。一些主流的业务,比如公司业务是不能通过互联网来做的。像大额投资,比如说让你拿500万元、300万元去买理财产品,你敢在互联网上买吗?要面谈,特别是服务方案。像我们私人银行业务,是国际化综合金融,讲求全球配置,一对一、面对面为客户提供服务。互联网没有颠覆银行的基本模式,只是提供便利化。
  赵继臣:大家都说互联网金融,但中国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做了什么?大家都知道银行是金融的主体,然后有保险、证券、基金、信托、资产管理等。互联网的客户接入比较多,但它还是个平台,还是个渠道。包括余额宝,也只是利用这个渠道销售货币基金产品,这是代销,它本身并不是金融。
  证券时报记者:您的意思是,余额宝本身没有类似金融机构的信用?
  赵继臣:就说余额宝这个产品,它要是拿余额宝自身的资金去运营就有金融的属性。现在它不是,资金全是天弘基金在运作,天弘基金是一个基金,它是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
  收益率之所以高,很大程度上是切合了去年中央去杠杆和结构调整的节奏。去年6月份左右发生钱荒,刚好在那个时期余额宝出现。它实际是把在淘宝、天猫上的小额资金转换成了天弘基金的货币基金,然后到各家商业银行实行协议定存。
  当然这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果,利率市场化以后,我们变成一个完全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不说远,就说香港,它现在的利差只有0.5%~1%的水平。像美国货币基金,天弘和阿里创造这个产品就是比照美国Paypal来做的,它在美国都关闭了。日本为什么没有?因为现在日本的基准利率是零。如果以后整个市场利率恢复正常,银行间拆借利率回到4%以下,余额宝的利润空间将变得很小。所以余额宝本身也代表不了互联网金融。
  信贷方面也是,现在有一些人人贷(P2P)公司成立,也有一些卷款逃跑。用互联网做金融一定是标准化的产品,通过零售的方式,但是你要做投资,在互联网上基本上不靠谱。比如买保险,靠人脉关系一对一去拉保险都很难,你会主动在网上买保险吗?我估计大部分人不会。
  邵平:再比如支付方式的冲击。现在新的支付方式出现也丰富了我们的结算功能和手段,对市场是个好事。但是它能取代银行多少,这还得观察。
  现在互联网支付和第三方大量的支付卡是什么关系,我们也看不懂。因为移动互联以后,好多东西从手机解决了,没有支付卡的事,那个东西就没有什么功能了,这个功能还有多大的空间呢?在这个变革创新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抱着积极、支持、冷静观察的态度,商业银行还是做好本质,做好金融产品,把客户体验做好,让客户的体验超出预期。
  创新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变化,但是不要受各种东西的诱惑。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我们要反思,要改进客户体验,但根本还是要把金融主业做好做扎实。
  未来业务要降低资本消耗
  证券时报记者:平安银行孙先朗副行长明确提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资本约束会是银行一个长期问题。但尽管如此,我们注意到平安四大块战略业务中,有三大块(公司、同业和投行)是有很强周期属性的,这种布局与资本约束难道不矛盾吗?
  邵平:关键要看目标市场怎么选。传统上的公司业务,制造业肯定是长周期的,但我们选择的是消费品市场,公司业务主做消费领域,衣食住行、旅游、休闲、文化相关的行业。从两会形势来看,它的经济增长贡献度已经超过了50%,第一次我们国家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超过了投资和出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关键在于目标市场的选择,目标客户的选择。现在我们公司业务投行化,用类投行的业务来做公司业务,所消耗的资本相对来说是很低的。现在为什么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四大特色?就是要在传统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用投行的思维和方式来做。
  证券时报记者:既然资产布局是节约资本型的,那长期的资本约束又体现在哪?
  邵平:资本约束主要是长期刚性。首先是因为平安集团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我们也就跟着“被系统”了。这一点上,平安银行的资本要求就比一些同业要高1~2个百分点。其次是资产布局并不是简单地分哪些业务节约资本,哪些业务消耗资本,而是未来做所有业务都要讲究低资本消耗,节约资本。比如零售业务,传统上认为这是节约资本的业务,但实际上它对资本的消耗也是很厉害的。可以说如果零售业务模式方向不对,其资本消耗要大于公司业务。但是你要是转化好了,你的模式对了,你的产品对了,消耗资本相对也就少一些,都在于目标市场的选择、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方面。
  证券时报记者:也就是说,资本约束这个判断,目前来看是银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邵平:是的,不是我们一家面临这个问题。
  赵继臣:另外就是国内资产证券化渠道还是探索初期,没有完全打开,大家的增长发展都是靠规模一直在向上增。像国外的一些商业银行会先做大资产,然后证券化把它卖掉,对冲出去了,所以资本对发展的影响有,但是不大。但是中国目前来看,表外化的渠道还不是很畅通,所以资本消耗对银行来讲就是刚性的。比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10.5%,那简单测算增加1000亿元的资产规模就要消耗100亿元左右的资本。
  证券时报记者:其实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资产布局从周期转到非周期,避免经营业绩受到经济周期波动过大的影响。但最近两年以来,很多银行对强周期的业务又开始重视起来,纷纷布局同业、投行和公司等。您觉得这代表一种怎样的趋势?
  邵平: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传统经营时代过去了,在这个空间获取生存和发展要有差异化,要有自己的定位,要有自己新的商业模式。这要根据各行自己的特点来确定,不能说哪一家对,哪一家错,都在实践中经营一段时间来看,逐渐形成差异化,未来三五年是商业银行经营分化的重要过程。
  我们过去说差异化,实际上没有差异化。要真有差异化了,从业人员从这个银行跳到那个银行,应该会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因为做的业务和原来不一样。现在做得都一样,同质化,所以没有差异。但是未来三五年是差异化形成的时期,这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也带来非常大的空间,客户可以自己选择,那时候就需要银行创品牌,大家都是一样怎么创品牌?我买谁的都行,市场要培育完善,我们呼唤这个市场早日完善起来,使我们的经营空间更加充分,为世界经济服务,为老百姓服务的手段和能力更强。否则市场不健全,在那种状况下做起来很累。
  证券时报记者:我其实想问的是,您的意思是不是在管制利率时代积累起来的优势,在利率市场化后反而会成为劣势?
  邵平:也不能说劣势,像国有银行还是有资源优势,现在一下子变了,它的优势还在,但是不明显了;也不是劣势,最多可能是包袱,机构多了可能是负担。这有个过程,怎么把短板补齐,把劣势尽快修整过来,是各家银行要做的事情。
  风险在哪里?
  证券时报记者:去年您曾经判断,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银行实际的息差反而短期会上升。2013年的年报数据证明了这个判断,今年的息差还会继续上升吗?另外,今年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
  赵继臣:从全球情况看,在利率市场化初始阶段都是存款利率升,贷款利率升。我们国家也是这种情况,这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可能在若干年以后,整个市场很成熟了,利差慢慢会走低,这也是为何大家都想转做零售,而对公司业务进行投行化、资产管理化的调整,就是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后银行收入结构的挑战。
  零售业务的利率稳定性比较强,客户是个人跟银行议价,它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和大企业不一样,大企业可以直接在证券市场融资,可以发债,不依靠银行,个人理财还是要靠银行代理,有了剩余资金还是要存到银行。
  在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个信用环境治理过程中,仍将去杠杆。货币政策也显示,不会再大量增加流动性。这样将使利率市场化加速,资产利率还会走高,或者是持续去年四季度的水平。存款,包括余额宝,包括负债产品的创新,仍然将使贷款利率高,存款利率高。去年我们整个利差是高的,但如果分析所有银行的年报,会发现其他银行的利差都低,只有我们一家利差是增长的,这是我们业务结构调整导致的。
  从全社会来讲,今年的利差与去年相比不会有扩大,将呈现收窄的趋势,我们可能会继续按我们业务调整的思路做,我们的客户结构在调整,我们的业务结构在调整,我们的利差还是维持我们去年的趋势或者是一个水平。
  银行经营的资产,反应在社会就是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至于2014年整个银行经营的风险点在哪里,我们认为其中之一在于地方政府债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政府债务的管理,在中西部一些吃饭财政区域,融资到期违约的概率可能会有些上升。但是平安对此比较有前瞻性,我们从2012年开始基本不承接地方融资平台的项目,2013年也只承接部分省级政府以上的项目,这对于我们来讲倒没什么问题,对全社会可能是一个问题。
  房地产业务方面也存在风险,房地产业务可能出现分化,这种分化可能出现强者恒强的态势。中小地产商,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投入的地产商可能会有现金流问题,尤其遇到销售价格的变化,市场销售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客户找我们想在哪里收购一些地产项目,哪一个小开发商主动找他们要把什么项目的股权转给他们,这种趋势已经在显现。如果银行没有较早布局和应对,可能会有些问题,但是平安是实行房地产全行统一的布置,我们实施名单制管理,在这方面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产能过剩引发的去产能化也将带来一些风险。像债务违期的情况,有些产能过剩的公司要关闭一些生产线,如果这些公司原来有融资,肯定要面临清算偿还债务的问题,去产能化过程中,一些制造业的风险可能在2014年会暴露一些。还有一些加工领域的制造业,比如说靠一些订单生存的企业,没有品牌,靠低成本、低工资的加工方式存活。现在工资水平上升,管理费用也增加,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去年长三角及江浙地区已经有一些低端加工企业爆发了危机,今年这些方面可能还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出现。
  此外,就看影子银行信托所做的一些业务项目能不能有新的工具使它延续。10万亿信托中的很多项目是银行不做的项目,因为它高收益、高定价,这些项目有一部分可能也有一些兑付的压力。我们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布局和应对,但这些层面的风险在2014年出现的频率会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