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银监会:银行业应对不良有准备也有措施

2016-02-26
    经济日报
    近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67%,连续10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余额也已连续17个季度上升,这再度引发社会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担忧。
  究竟如何研判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升”的形势?
  “在经济下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银行不良贷款上升、信贷资产质量产生波动具有一定合理性。”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廖媛媛表示,信贷资产质量是经济运行结果的滞后反应,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放缓,此轮信用风险上升与本轮经济结构调整的逻辑相吻合,涉及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如产能过剩行业风险持续暴露。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坦承,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不良贷款后续仍面临较大的上升压力,信用风险管控压力加大。但同时,银行业应对不良风险“有准备”也“有措施”:一方面,风险抵补能力仍保持稳定,“以丰补歉”准备较充足;另一方面,监管层已明确今年将出台多项措施,进一步提升银行业的风险损失吸收能力。
  “有准备”突出体现在拨备覆盖率监管指标上。“拨备”是“贷款减值损失准备”的简称,即银行先对发放的贷款预估一个损失率,将可能产生的损失提前提取出来作为准备,用来冲抵未来的真实损失。“拨备覆盖率”则指贷款减值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是衡量银行风险吸收能力的重要指标。
  监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308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5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1.18%,较上季末下降9.62个百分点,即如果产生1元不良贷款损失,商业银行已经提取了1.8元作为冲抵、核销准备。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层早已要求银行业机构在贷款增速比较高的年份进行逆周期的贷款拨备准备,对于监管部门确定的系统性重要银行,要求2013年底前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拨贷比不低于2.5%,以二者孰高为主;其他金融机构要在2016年底前达到上述标准。
  “我们还会认真研究风险吸收能力问题,借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监管组织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高附加资本和总损失吸收能力的做法,持续提升风险损失吸收能力。”上述负责人表示,应利用拨备资源仍较充分的时机,进一步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
  除了研判和准备,监管层今年还将出台多项措施,进一步缓释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为防范化解不良资产开出三剂药方:不良资产证券化、核销、不良资产转让。
  《意见》指出,将在审慎稳妥的前提下,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督促银行用足用好现有核销政策,加快核销进度,做到“应核尽核”;进一步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参与企业破产重组和债务处置中的作用。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在即,可在减轻资本消耗的同时盘活资产端进行再投资获得收益。”华泰证券首席分析师罗毅表示。
  此外,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针对信用风险开展综合排查。具体来看,将继续强化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和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防范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同时,在积极支持房地产去库存的前提下,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的压力测试和风险监测。此外,关联企业贷款、担保圈企业贷款将受到重点管控,以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放大风险传染。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