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央行ABS储备近5000亿

2015-07-06
    经济观察报
    一场酝酿已久的信贷资产“盘活”好戏已经揭幕,且渐入轨道。
  果不其然,始于4月2日的注册发行新规引来资产证券化的大爆发。6月29日,央行网站披露,首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注册发行花落建行、民生银行。这只是太仓一粟,还有更多的产品整装待发!全年ABS(信贷资产证券化)预计发行规模3000-4000亿。
  “最近的ABS发行明显加快,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以来发行近600亿元,相当于1-4月的总额。”7月1日,一位消息人士说。该人式透露,两天前央行批了7单;近期将有8单ABS项目获准发行。国开行计划发行千亿ABS,这其中,马上注册的是棚改贷款100亿;就连工行、农行也准备启动ABS项目。
  也许是尝到央行市场化、规范化的甜头;也许是内在诉求强烈——银行渴望释放自身的资本占用。试点十年,ABS终于有了一次像样的飙增;虽然目前证券化率还微不足道。
  站在结构调整,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关口,与其等待再度全面降准“放水”增量,不如“盘活”贷币存量。试想:目前全国贷款余额88多万亿元,如果周转率提高1个百分点,市场便可新增流动性8.8万亿元之多;这一天文数字相当于多少点的存款准备金,而届时从银行存量贷款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又会拉动多少增长?
  “买点银行股呗。”一位投行高层说。他说这话的当天,银行股表现平平。“长远看,信贷资产证券化无疑是银行提升竞争力的利器,待制度设计完善,市场成熟——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对投资者来说,那是不错的投资品种。”
  即便是在A股此波大调整中,其板块跌幅小于其他行业。“金在银行板块。其PE仅为7.5倍。”民生证券认为。
  而没有被上述投行高层提及的是“资产证券化这一业务名正言顺地成为商业银行调节资本充足水平的有效手段”。
  那么,银行存量贷款可以怎样被“盘活”?待续未解的问题何在?
  ABS加速进行时
  这似乎是一个ABS加速进行时的时刻。它在暗示什么?
  建行、民生银行只是先行者之一。还有更多的追随者在排队。
  6月29日,央行网站公布信息显示,建行RMBS名为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人为建信信托,金额500亿,已于2015年6月29日获得准许发行,同日,民生银行“企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也获准发行,由中海信托担任发行人,金额100亿。
  据透露,此单建行RMBS仍将在银行间市场上市交易,因为,不管是银行系统还是专业人员都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其从提交注册发行材料至获批,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过去走完发行产品的所有程序(银监会审批资质、央行主管发行),期限至少6个月。
  渐入市场化、常态化发展期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已今非昔比。“上半年发行近1250亿元,较去年同期多 400亿元,全年预计3000-4000亿元。”上述消息人士说。
  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以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金,新增5000亿元人民币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这之后,ABS的发行规模近600亿,相当于今年前四个月的总额。
  据相关统计,从2011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至2013年8月扩大试点,共发行6单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总计228.54亿元,而2013年8月至2014年末,共发行71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总额达到2941.62亿元。截至2015年4月末,金融机构共发行112单ABS,累计近4500亿元;呈现爆发式发展。
  如果按照国务院5000亿元规模的试点目标,意味着到2016年5月,ABS累计发行规模将达8000-9000亿左右。这并非不现实,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央行的ABS储备项目近5000亿元。
  其实,就在建行首单RMBS披露的前一天,“央行批了7单待发行ABS;近期或将发行8单ABS。完全是市场化运作,强调信息披露和市场主体自主原则。”消息人士称,“国开行计划发行上限额度为1000亿的ABS,这其中,基础资产为棚改贷款的一单ABS很快要注册发行,规模100亿。”
  接下来,工行、农行也准备启动ABS项目。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都相继动了起来。“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化解中国银行业不良压力和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农业银行董事长刘士余在今年两会期间曾如此表述。
  事实上,此次建行首单注册RMBS——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其前身即为建行于2005年12月15日完成的国内首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产品,即“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的话说,中国2005年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但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试点一度停滞,2011年恢复试点,2013年国务院决定扩大试点工作。今年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近期的政策可谓接踵而至——
  4月3日,央行下发公告(2015,第7号)称,已经取得监管部门相关业务资格,发行过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且能够按规定披露信息的受托机构和发起机构,可以向央行申请注册。
  5月15日,《个人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及配套表格体系正式推出。
  至此,十年磨一剑的ABS市场,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框架;以及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出表”的逻辑
  眼下,这个市场的初步制度框架、市场体系都有了,且产品形态标准化,就差多层次的“玩家”了。他们是怎样“玩”的?
  以建行首单RMBS为例,发行额度上限500亿。这意味着,总体上,建行以自身持有的总余额为500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组成资产池,并将该资产池内资产相关的主债权、抵押权及其附属担保权益信托与受托机构,依法设立信托,由受托机构以上述资产所产生之现金流为偿付基础向资本市场发售——代表信托受益权的资产支持证券。换言之,金融机构把现有的存量贷款进行证券化之后,打包出售给市场的投资者。但这个证券化的过程并不简单。一单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至少涉及9家相关单位。
  一位北京银行人士表示,基础资产池的建立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来说,是最为核心的环节,所选取资产的质量是决定ABS产品价格的最本质原因。然这对于银行来说可能具有双面作用:银行欲把优质资产尽量留在表内的同时,另一方面希望尽量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分级价格设定获取高额息差。
  不过,这些顾虑在有些人看来,似乎缺乏大格局思维,反而束缚“手脚”,因为,真正拓宽ABS工具使用渠道后,商业利益并非问题。
  在某国有大行人士眼中,ABS作为调节资本充足率的一种有效工具,不仅可以移出表(资产负债表)外,还能双倍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仍以建元RMBS为例,其基础资产是质量较优的房贷,如果做100亿ABS,意味着贷款资产减少100亿,即为出表。
  具体看,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起人出售或转移资产而取得的现金收入,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栏目中,同时,由于资产转移实现了真实出售,相应地基础资产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栏目中剔除。
  于是,“出表”的中长期信贷资产也被盘活了。商业银行既腾出资金,又挪出了规模,且将这些资本投放实体经济后,能获取收益。
  待续未解
  逻辑上,“优化信贷结构、降低系统风险;释放贷款规模、提高资本充足率;改善盈利模式、加速业务转型;构建补充资本金的长效平台”是银行使用ABS工具的几大动因。尤其是“对核心资本进行调节、提高资产收益水平”,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之业务转型压力。
  且看,中国目前贷款余额近93万亿,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近88万亿,信贷资产证券化余额3000亿,仅相当于整个贷款余额的0.3%。ABS存量规模占整个债券市场总量不到1%,距国际水平甚远。如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占债券总规模逾30%。昭示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潜力较大。
  即便如此,囿于流动性不足、参与市场主体有限等客观因素;也尽管近期机构与监管层的动作频频,但0.3%的证券化率仍有许多问题未解。
  多家商业银行高管曾暗示,尚未将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主要工作来开展,而将其定位于为应对同业业务监管要求的调节工具,主要原因也在于,市场缺乏流动性、质押回购监管制度不明确等问题。
  接下来,按照央行的想法是,将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研究完善抵押权转移登记管理政策和税收政策。支持和推动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投资机构成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合格投资者;将强化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市场约束机制。
  此外,央行将积极推动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选择标准化程度高的零售贷款开展证券化,支持推出期限长、收益率较高的产品,研究探索表内资产证券化。探索重启不良贷款证券化,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
  在此过程中,按照潘功胜的话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也需要高度重视风险防控,防止过度证券化,要保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简单、透明。
  一场中国式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验”已经落地,如何生根、开花、结果,尚待游戏规则制定者与“玩家”们的共同呵护、培育。
  更需要力推ABS完全市场化运作,强调信息披露和市场主体自主原则的监管层,在“放”与“管”之间,协调各方关系,用好平衡术。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