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平安银行“大零售”全面发力, 净利润占比增至67.6%

2018-03-21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年3月16日
        又是一年年报季。3月15日上午,平安银行(SZ.000001)在深圳召开2017年业绩发布会,这也是银行业发布的首份2017年业绩报告。从业绩表现看,平安银行的整体规模和利润实现较快增长,资产质量向好转变。
        具体来看,其零售和信用卡业务增长迅猛,是其拉动业绩的主要增长点。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含贴现)1.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 15.48%,主要来自于零售贷款的增长。手续费和佣金收入306.74 亿元,同比增长 10.10%,主要来自信用卡业务手续费收入的增加。而相较零售业务,对公业务主要体现为结构优化与调整,企业存款增速0.4%,企业贷款同比下降8.52%。
        零售拥抱寿险见效以LUM带动AUM
        2017年,平安银行资产总额达3.24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9%。营业收入1057.86亿元,同比降幅1.79%(还原营改增前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1.67%);净利润231.89亿元,同比增长2.61%。不良率1.70%,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从年报披露的具体数据看,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在2017年全面发力。零售营收占比从2016年的30.6%增至44.1%,零售净利润从2016年的41.2%增至67.6%,零售贷款占比从36.7%增至49.8%。显而易见,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其对业绩的拉动作用在2017年更为显著。
        从零售的具体各项业务情况看,增速均较快。其中,零售客户资产1.09万亿,增速36.25%,私行、零售客户数增速均破30%。零售存款余额增26.76%,零售贷款余额增56.95%,信用卡交易额增38.01%。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结果,从收入、利润、规模、增速等多方面指标看,是比较满意的。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欣喜:一是科技运用,实现了人和互联网在思维和工作模式上融合;二是拥抱集团、尤其是拥抱寿险;三是通过更加集约地管理零售组织,在零售内部实现数据打通,并通过风险模型不断升级使零售业务兼顾了增速与质量。
        但在金融去杠杆、居民去杠杆的整体政策和监管导向下,未来将如何继续推进零售转型战略?
        谢永林指出,我国监管非常关注目前居民杠杆快速提升的隐患,并非认为目前杠杆率已经过高,而是认为升速太快。居民杠杆的健康提升,是有利于推动消费拉动GDP的,居民的正常消费需求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银行需要警惕的是资金的使用用途,杠杆的快速提升不能让资金进入股市或者房市。
        “ 平安银行2018年将寻求零售业务的进一步突破,一如既往实施尖兵策略,LUM(零售贷款)带动AUM(个人金融资产)发展”。谢永林称,同时,零售转型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短板。比如存款增速较快但基数不够大。虽然在大力拥抱集团,但还可以创造更多联动,所以零售在未来还是可以寄予期望。
        公司贷款规模压降
        谢永林向记者感叹:“2017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相较快速发展的零售业务,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经历的是结构优化、规模整体压降、局部业务突破的一年。
        “从2016年10月开始,对公的老路不能走了,当时遇到一些困境。“假投行”,即类贷款不能做了,信贷资源规模有限,靠贷款拉动存款行不通,与集团协作的办法还没找到。所以对公业务趋势来看,前一二季度都是下降的,至三四季度才开始回升。2017年对公业务可以从不走老路的迷茫期,到走新路的闯荡期,很不容易,”谢永林道。
        具体数据看,对公存款在2017年下半年逐渐止跌回升,达到1.66万亿元,同比增0.4%。对公贷款从2016年末9348亿元下降到8552亿元,对公表外从2016年末的5498亿元下降到3554亿元,退出的重资产客户6972户,腾挪贷款资源1325亿元。而债券承销、托管等投行业务收入和市场份额都有较大提高。
         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指出,表外规模近两年压降的非常厉害,尤其是2017年,要腾挪资本和信贷资源支持零售的转型。但根据监管要求压降的表外并不一定回到表内,一般都是遵循到期请回的原则处理。对于具体的客户,银行将其分为“红黄蓝”三类,根据风险和收益不同,区别处理。整个表外资产的退出都是有序进行,既要退出也要控制好风险。从数字看表外压降2000多亿元,传统表内1400多亿元,所以整体表内贷款下降近800亿元,但是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不良率保持环比下降。
        谢永林表示,对公业务的转型我们称“三化两轻”,三化即行业化、专业化、投行化;两轻就是轻资产、轻资本。围绕把对公业务做轻,平安银行打造专业的投行团队,做“真投行”业务。平安银行利用集团优势,将集团的对公客户资源、渠道资源、产品资源联合起来,促进投行业务发展。
        平安银行首席财务执行官项有志表示,2018年重点重构五大事业部,新设政府机构事业部,拥抱集团团体金融综合管理委员会。“重点挖掘政府财政、企业结算、个人消费需求。插件化对接外部平台,实现B2B2C。”
        胡跃飞表示,平安银行通过政府机构金融事业部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把原来在网金的一块电子政务平台整合到事业部去。同时市场团队也在每个分行都成立一到两个政府金融专业团队,这样前中后一体化培养一支专业队伍提供专业服务。现在政府类的存款已达到2600多亿。
        调结构息差收窄,控风险不良下降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平安银行2017年净利差为2.2%,较2016年下降0.4个百分点;净息差为2.37%,较2016年下降0.38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从2016年的25.97%上升至29.89%。
        “目前息差的回落是主动管理、调整资产结构、客户结构的正常结果。”谢永林回应表示,虽然目前平安银行息差有所下降,但在同业中依然是较高的。另外,从目前的客观环境分析,息差过高是存在风险的。如果高收入需要用高风险成本去消化,高收入是没有意义的。
        而对于负债成本的抬升,谢永林表示随着零售业务占比的抬升,零售贷款带来的负债成本,以及为了维持流动性和打造平台的一些主动负债成本确实是较高的。但目前负债成本的升高也是利率市场化的表现。展望未来,因为平安银行的资产结构在发生改变,零售业务的高收益率资产在增加占比,对公的传统业务在逐步消化,加上负债平台的搭建,相信息差在行业中还是会有较好的水平。
        数据中与之辅证的是,平安银行的风控与不良处置在2017年确有所成效。其中拨贷比2.57%,同比下降0.14个百分比;不良贷款率为 1.70%,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同时,收回不良资产加快,2017年收回不良贷款总额95.28 亿元、同比增长81.62%。